郭政忠老師的演講充滿理想與張力,pin眼鏡:一個在所有觀景窗處加上pin點的一個眼鏡,表達了眼中看出去的視點-真實世界中需要一個焦點讓設計者去注意,如此一來設計者才能對症下藥去解決問題, ex:題目:折疊式椅子,設計師就有目標方向,必須有交點,然而我們該怎麼選擇焦點去切入?要怎麼面對環境中對工商業設計師的苛刻要求?又要怎麼談營運兼做設計呢?
第1次工業設計革命:機械
第2次工業設計革命:電力
第3次工業設計革命:網路 2008
第4次工業設計革命:智慧 2014開始-切入商業
郭老師說到四次工業革命,這四次革命分別表示者四個不同時代的機會點,而顯然的隨著網路的應用與規模發展,大數據的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意味著設計師們有辦法使用更具說服力的觀點去解決溝通上的表達,因為數據與資料提供了消費者與目標族群更多的意願去說服業主做出決定,設計不需再以乾硬的心理學或實證困難的問卷來傳達溝通,這是2008網路時代的開始,同時也見證了iphone的崛起與nokia的衰退,網路的影響讓舊時代的產物退去,讓有辦法連接上的踏入未來,從單眼的銷售下降、底片成為特殊愛好者的興趣,取而代之的一個iphone+網路就取代了隨身聽、相機、悠遊卡的功能。現在的時代會不會由物聯網取代這個我們並不知道,因為誰都不曉得未來是如何,但是智慧電子的時代是必定來臨的,電腦、手機、平板的基底還在是至今無法挑戰的,讓產品說話的智慧家具在營運上還未呈現明顯的趨勢走向。
然而我們該選擇從哪裡切入去做設計呢?我們該專注在哪裡去做設計?這個問題講者在演講最後的影片中提出解答"永續的設計經營"也就是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的概念:
1.建立於物理的創新
2.不要設計無法永續的設計
3.利益點的多樣性 : 咖啡渣+茶渣-香菇-豬 製造永續經營概念
4.因地制宜
當我們的營運模式建造在耗能、環境汙染、只有一次利用性的條件時就會大大的消耗社會與整體區域的競爭性,因為所做的投資無法得到最大化的營運和持久的獲利,反之消耗的是環境的能源跟消耗殆盡的未來,所以物理的基礎性與事實的基礎是建立營運的根本,第二就是最重要的地方-建立充分使用環境並且可以重複使用的方針唯有如此才能與環境共享永續的經濟使用,當我們與環境一起共享經濟我們發現付出的成本代價是不如我們獲得的,從香菇、咖啡渣、茶渣、豬,之間的自然關係我們利用自然的法則創造可以重複使用的經濟模式,有如農場中放牧牛羊-將土壤踏軟並且糞便作為肥料-播種(植物獲得最自然的營養而非氮肥)-讓雞吃掉作物中的害蟲把糞便作為肥料,如此我們最終獲得的作物不需要任何化學肥料與除草劑、殺蟲劑,所有的能源都被土地接收,太陽的能量可以直接被我們吃進肚子裡,我們不需要被工業化的農場限定吃一種作物,更自然的是當季的食物。
那要如何餵飽所有人?你可以供應多少量?有多少良率?這個部分就要講第四點的因地制宜
我們在那裡就該吃甚麼樣的作物,或是使用甚麼樣的能源,當我們為了吃玉米而跟美國進口時,這個玉米就消耗掉無數的燃油成本送到我們面前,但是又不會是最健康與聰明的選擇,因著風土環境條件下選擇的物種、作物、材料才會是風險最低的素材。
網路與智慧的環境提供我們更多的選擇和資訊的傳達,如何用運如何專注在可以失利的焦點就是我們設計者的使命,郭老師大二時就開公司去接設計案,為了增加對業界的眼界他拼命尋找方法去突破經營困境,這樣的勇氣與決心是我們這輩人應該去嘗試與學習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