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學時代就聽過林院長的演講,林院長推廣文化設計不遺餘力。
在大學的時候曾參與過文化設計的活動,也曾經以相關的題目參加大專生研究計畫,過程中使用的便是林榮泰老師所提出的文化設計流程以及文化空間三角形,運用工具進行文化符碼的轉譯,在初次接觸到運用文化元素進行設計時,得以有所依靠。然而,某些人認為如此的設計一定要與台灣傳統的文化相關,或是帶有族群意識在檢視相關的活動,其實設計是不需要如此嚴肅的。即使我們使用的元素不屬於東方,仍然可發揮設計的巧思,不同文化背景的設計師面對同樣的議題,一定可以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如同林榮泰院長對於故宮與Alessi合作的商品所作的評論,若以我們的角度可就不會在「太歲爺頭上動土」,所使用的手法也一定不同。
在演講最後林院長提到「文化創意」事實上存在於各式的設計中,畢竟沒有一項創意設計是脫離文化的。在生活產品可以體現,也可以反思不同文化下行為的差異,或是在創意市集所販賣的原創小物,實則不必侷限我們的視野。
雖然台灣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尚未出現,然而我們不必如此評判它,其實民眾已漸漸熟悉文化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在都市中,書局林立,也有博物館、文化園區等等的設置;放假的時候,走入鄉土,體驗一鄉一特產的風情;在文化季時,參加傳統的大拜拜等,只要不斷的體驗與傳承,相信文化就可以一直產生新的風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