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漫畫的視覺議題。一般人,尤其是學院會認為漫畫是比較不入流,僅是流行的東西,但是漫畫其實是一個有很多可以玩的東西。
比起電影而言,漫畫需要讀者更多的介入。以電影與漫畫作為二個視覺文本做比較時,電影是個動作連續的影像,會一直動作,影像的呈現與現實生活的活動方式相同,然而漫畫是用一個一個的框切割出來,故讀者需要去決定畫框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Closure 縫合理論
A與B之間需要讀者連接,去決定他們的關係。所以漫畫是有多元觀看的可能性。通常是從左到右的看漫畫,但是有的漫畫會用比較複雜的框架來表現漫畫,不能用原本的讀法去閱讀,而在不用的順序之下,卻可以體會到一些樂趣,我想這是可以運用在設計之上的,用比較開放式的手法,怎麼引導讀者的動線,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去創作。
.Closure 縫合理論
A與B之間需要讀者連接,去決定他們的關係。所以漫畫是有多元觀看的可能性。通常是從左到右的看漫畫,但是有的漫畫會用比較複雜的框架來表現漫畫,不能用原本的讀法去閱讀,而在不用的順序之下,卻可以體會到一些樂趣,我想這是可以運用在設計之上的,用比較開放式的手法,怎麼引導讀者的動線,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去創作。
另外,提到視覺上的「Meanwhile」是指在同個時間,不同時空上的活動,而漫畫以平行的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電影需要切掉畫面,不可能整部片都這樣做,因為他需要畫面的流動,主要是以單一框的構圖,但是漫畫會常用並置呈現的方式,用不同的框呈現。
漫畫是以連環圖像之的方式來說故事。以具體或抽象的圖像來表現,例如人的臉上三條線,不是真的可以看到,而是一種情緒符號的表現,在固定的限制之下排列,讀者產生情感反應,McClould 稱之為「Sequential Art」連環圖像的藝術 (“juxtaposed pictorial and other images in deliberate sequence, intended to convey information and/or to produce an aesthetic response in the view,” or simply put “Sequential Art”)。
讀者看到的是不連續的斷面,一個片斷,但串連起來可以看到整個故事。( A+B=C observing the parts but perceiving the whole.)
按照需要縫合程度來分別,有六個不同的類別,數字愈大愈需要讀者的縫合:
.Closure I moment to moment—幾乎無需縫合。
.Closure II action to action—時間也相近,但是視野不同。
.Closure III subject to subject—講同一件事,但視野或角色的不同反應之間的關係。
.Closure IV scene to scene—跨越不同的時空的場景,出現在比較關鍵性的改變。
.Closure V aspect to aspect—不連續的畫面,需要讀者判斷,藉此可以了解這個場景 (sense of place)。
.Closure VI non sequitur—幾乎沒有邏輯性的關係,無厘頭,可能在實驗性的漫畫會出現,讀者需要做最大的努力,才能了解。
漫畫不同於影片有連動性,有的部分無法被看見,這些是漫畫的限制,然而你可以控制那些部分讓讀者看到,也是有趣的地方,讓人有想像空間,是可以操縱的部分。
.框架間多動閱讀的可能性
(Multiple reading possibilities of panel-to-panel transitions)
每個人看的順序不用,便會看到不用的內容。電影是線,漫畫是點。
.Synthesis (多層綜合體) 框內的多層交壘再現方式
.漫畫中的文字/文本 Text in Comics
1) 浮白 (word balloon)
2) 字幕 (caption)
3) 擬聲語 (onomatopoeia)
漫畫中的文字是一種視覺效果的表現。
.浮白 Word Balloon – Verbal commentaries on/as the visual
也是風格上的符號,也是修復/掩蓋破綻的功能
.另類漫畫與流行歷史
Alternative Comic and popular histories
.圖像式回憶錄 Graphic memoir
1) Memory troubles
2) Animal stereotypes
3) Person histories v.s. history
4) Problematic of Representations
漫畫的案例說明:
.日本的漫畫存在著仲間意識—夥伴、朋友之間的關係。
把文字變為圖片的一部分
.交響情人夢,將聽覺化作視覺表現。
漫畫的氛圍是由讀者營造的值得我們去深思及探究。
漫畫的氛圍是由讀者營造的值得我們去深思及探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