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學期聽過蕭菊貞導演蒞臨台科演講之後,對小市民的我們來說,原本只限制於電影院跟電視畫面的電影工業有著更深的認識。
台灣的電影數年來勇奪了多項大獎,也讓韓國媒體發出納悶:為什麼台灣可以出大導演?
聽過了傅天余導演跟我們分享她的拍片歷程之後,傅導演也跟蕭菊貞導演一樣,對於海角七號造成的台灣海角熱不以為意,認為這不是台灣電影復甦的指標,這令我開始反思所謂的流行的表象與真實。
流行是一段時間內許多人共同熱衷的事物,並會隨著時間而褪色,繼而被下一波的流行取而代之,週而復始。今天民眾對海角七號的回應很火熱,難保這股熱潮會保持到以後,台灣其實有拍攝電影先天優良的條件,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台灣這塊小小的寶島歷經如此多的大變動,醞釀出了台灣豐富的歷史內涵,既然我們有此豐富的寶藏,卻被短視所截。
[近幾年內回本]這個觀念充斥在不少人的腦袋中,也因此,不少企業不願意培植新人,手頭能用盡量用,台灣的短視近利讓我們一直無法站上國際閃亮的舞台。任何一個能夠發揚出自我特色國家,都是經歷了長久的努力,文化的保存與抗爭,畢竟國際化這個詞緊緊鏈結著在地化,沒有腳下踏著的監實土壤,如何能夠跳的更高看得更遠?
很感謝有著傅天余導演以及蕭菊貞導演這麼一群堅持著理想的人,不斷的與惡劣環境鬥爭,追求理想不低頭,我相信,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著這股夢想的原動力才能創造奇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