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潘為先生生動的演講中,感覺到他無比的熱情也看到行銷帶來的價值。從開始創業的篳路藍縷到現在侃侃而談的許多接案經驗,豐富了我們對行銷這塊領域的知識。潘先生也談到賣家的觀點和買家的觀點,說明行銷如何在兩者間建立橋樑;賣家想的不外是成本、利潤,而消費者考量的除了成本外,更重要的是心理價格。反觀台灣本身,具備卓越的材料成本技術,卻不擅長建立消費者心理價格,於是潘先生從中找到了機會點,只要建立能夠和消費者溝通的橋樑,就能找到商機。
從接下來幾個案例的分享中,潘先生也應證了他所說的溝通價值。首先是Matthew's Choice馬修嚴選的案例分享,馬修原是一位知名企業的經理,但卻走上了和大多數經理不一樣的路,體會小農栽培的辛苦和對土地的愛,馬修決定自己創業開始賣起優格,搭配小農生產的優質果醬,馬修賣的不只是食品,他傳達的是一種自然永續和令人嚮往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這些都是馬修人生中的重要決定。再來的案例是順發3C量販店,在潘先生分享之前,對順發的印象只停留在聲音,沒想到,順發3C將所得的20%用來幫助偏鄉孩童的助學金,每個在順發消費的人,都是這些孩子的希望。20% For Future,這樣的口號,用轟炸式宣傳的方法,不斷映入眼簾,成功地將「消費等於做公益」的訊息,傳達給消費者,順發3C的商場內,也貼了許多受到幫助的孩童天真的臉龐的大照片,溫暖了你我的心,更增加了消費者付出的價值。第三個案例則是Jiaja 家甲,透過銷售快速處理的飯店料理,成功地打進消費者的心,因為家甲了解許多單身貴族的習慣與心理,滿足消費者吃得安心,但本身沒有太多時間,卻還是希望自己簡單做料理的心。家甲賣的不是食材,而是一種解決方案。
從上述這些故事,了解的品牌的重要性,消費者無形中願意為品牌多付一些錢,品牌不只代表商品,還代表了消費者的品味、態度與價值,如何和顧客溝通則是其中的關鍵。好的品牌不講產品本身,而是傳達產品的故事,引發認同,甚至希望擁有。最後的案例是潘先生創辦的Weeknight雜誌,潘先生半開玩笑的說:「如果你要害一個人的話,就叫他去辦一本雜誌吧!」除了說明辦好一本雜誌非常不容易之外,如何維持下去也是門學問。這本雜誌一開始只打算做三十六頁,後來卻做了九十幾頁,當中的轉變都是因為遇到了貴人。從這個自身的案例中,潘先生強調了人的重要。
和潘先生合作的人都是潘先生喜歡的人。你必須喜歡你的客戶,若你不喜歡,做出來的作品就會如同地獄般,這句話於我產生很大的共鳴,若不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物,那麼必定不會盡全力去做,做出來的東西也必定不是好的。要選你所愛,愛你所選,這是所有行動的來源。有時候,最大的恐懼是恐懼本身。這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面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足以讓自己裹足不前,一旦克服了,回頭看,其實也沒有想像的那麼恐怖。很喜歡這次的演講內容,相信今日所學在成長的土壤增添了寶貴養分,期待未來的茁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