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林時旭總監演講 / D9710202

身兼資深工業設計師、大學講師的林時旭先生,從其言談間不難感受到他對於所學的執著與對工作盡責熱忱的態度。在台灣,林老師自工專電機科畢業後,即赴日本繼續進修,他回述自日本大學畢業時已三十歲,這展現他對於所學,謙遜、務實的毅力與執著,這實令人敬佩,其所學之紮實更不在話下。大三那年他已在日本公司見習,待正式畢業,出社會後,他很快地能在日本社會的產業供應鍊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即便數年後回到台灣工作亦如是,在深入台灣戰場並累積寶貴經驗資源後,他自己則成立了「動形產品設計」公司,這一路走來不變的是他對於工業設計的專業堅持與過人的工作熱忱。

此次演講,林時旭先生詳述了許多他承接過的案子,從產品製作的流程環節,市場分析,各方面他都談論甚多,樂於分享的務實性情使我體會出,一個產品是集眾人之力完成,如果缺乏善於溝通、合群負責的性格,是很難溶入日本社會產業分工合作的生態,而這份「低調專業」的特質,在受過嚴格日本教育與職場訓練的林時旭身上展露無疑。

以我而言,受益良多的是會中談到產品「修正」這一環節部分。在台灣,設計案的發表(發行)日即為結案日。自此設計團隊終於鬆口氣,每一件水深火熱的案子似乎在結案後,一切權利義務皆釐清,畫下永久休止符。講者說道,結案後的產品追蹤,在國外甚至已成熟專業需收費,追蹤修正亦並不僅是表面塗改,不僅精準知悉此次方案效應,更牽動公司下一次的設計策略。以講者自身而言,他說為產品發表常有差旅國外經驗,一般設計師僅止於參與會議,他卻更深入實際地走入異地,觀察訪談其研發的作品在不同國度,人們使用情形。他說他樂於聽到「民眾抱怨他們是多麼地討厭(他)設計的這項產品、或是多麼地喜歡這項產品的哪個設計細節」,這是他進步與革新的動力,並且也是比數字更科學、最真實的「市調」真相。

「創意始終來自於不滿」-這是講者自我勉勵的座右銘,亦是他給我們的想法。在台灣,許多設計態度相較日本而言,的確需借鑒、思齊之處甚多。個人認為此次林時旭先生讓人獲得最大感動與認同之處,即是在他身上發現了台灣設計缺乏的謹慎務實、高度熱忱與負責到底的「設計態度」,而我深切認同這種「設計態度」繼而勢必影響「設計能力」、「設計品質」甚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