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黎方瑜小姐演講 / D9710202

黎方瑜設計的古董首飾充滿了古典瑰麗的美,設計風格時而雍容華貴時而清晰雅緻,她的每一件作品就是一首深情的詩。她喜愛為每一件作品寫下詩篇,並認為這就是作品的新生命。書有云:「一個民族器物即可看盡一個文明的遞嬗。」一瓦一碎猶似百千年文化風俗的縮影,在會場中設計師所與我們分享的中國玉器圖鑑,器物之美令人摒息,一件件的器物也道盡了中華文化璀璨悠長的歷史。
中國清代的裝飾珠玉,由設計師黎方瑜重新詮釋後賦予藝術作品新生命,我們一方面可從這些古董飾物中體會歷史如絲的一抹蒼涼與華麗,循著古物的鳳毛鱗爪試圖找尋野史中關於那些凜然的、亦或美麗的傳說(中國古代無論君臣、朋友、愛侶…皆習以身物為交換之信物,作為一份亙古不變的然諾);一方面也欣賞藝術工作者匠心獨運的再造巧思與精良的工藝,在欣賞國度裡找到屬於你我自己的悠然胸懷,這即是古董飾物的價值所在,無論是市場的客觀價值、或是消費者(收藏家)心中所認同的無形價值。
細聽古董飾品,才恍然了解原來其專業牽涉之多之細。技術層面包含:質材辨識、質地鑑賞、工法技術、切割鑽孔、修補保養…等。手工製程技術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不僅耗時耗力、稍有一環處理不當則前功盡棄。此外,美學與工藝史知識更不可少,例如:許多收獲而來的古物,可能源自於帽子、兜衣、珠簾、梳子、簪、鼻煙壺、朝珠、帶勾、鋪手…這些古器物類別琳瑯滿目,使用之材料亦廣,古董材料的認知是一門包含了質地鑑賞與加工技術的綜合知識。如:羊脂白玉、白底青、AKA紅珊瑚、綠松石、蜜蠟、瑪瑙、碧壐、琺瑯、點翠、鏤雕、鎏金,相關知識更須了解中國傳統紋飾考證以及中華文化符號源出語義。由此可知,在進行古董飾物創作前,若對其(材料與施工)無充分了解,遑論再造(例如:產品新功能的賦予以及產品歷史文化內涵折衷後所創造的美學新語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