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傅天余導演演講 / D9710202

傅天余是一位年輕的國片新銳女性導演,由她執導的處女作《帶我去遠方》雖尚未上映,但在她演講中所透露的言論,不難理解她具有一般女性細膩敏感的特質,以及小說家對於奇幻修辭所具有獨特的想像與營造能力。她為自己片子定義為「青春成長」題材電影,這些氣息是否表現在她的作品裡,且讓人拭目以待吧。

「寫而優則導」可說是傅天余的寫照。也因為如此,她特別注重編劇,以及導演說故事的能力,即主導電影畫面鏡頭之眼背後的「導演之眼」,這也是她認為電影中的核心價值。似乎最近提及國片,《海角七號》已儼然成為日後國片評論的必提之題。此次演講,身為一位國片新銳導演的傅天余,也無可避免地主動提及魏德盛這部史上最賣座國片的現象。她評論該部片某些技術處理上並不完美,然而此片達到空前賣座是事實,國片宣傳任憑在怎了得,也難以將其票房歸因於此。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此片凝聚這樣的票房奇蹟?想必該片某一部分,深深觸達大眾心理。並且這樣形而上的觸動又是那麼地直接、明確又具體。所以超越了演講者所謂的技術處理不完美,如果將電影技術喻為鏡頭之眼、而導演說故事能力喻為導演之眼,那麼《海角七號》這部片完全呼應了「導演之眼」的重要,這對於初出執片的新秀導演,不啻是一樂觀有力的強心劑。這也導致電影工作者轉而思索導演是否了解大眾需求,這種嗅覺能力的重要。藉助敏感纖細特質、靈動感受到現今國內、國外或全球人們心理種種渴求悸動的公約數,即使小成本製片,依然能創造出票房大奇蹟。

另一方面,傅天余也直接否認國片產業因《海角七號》的賣座帶來光明前景,反之,演講結束她語重深長提到,美商正積極與國內劇院商談將借資台灣戲院全面改為數位電影院之事宜,此已嚴重影響國片日後在電影院發行上映的播放權益。電影產業的生存,確實無法依靠「口味善變」大眾的支持,這是懷有導演夢的創作者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