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專題演講是由邱教授來為我們解說關於數位典藏的內容,首先從美國的數位典藏計畫開始介紹,再回到台灣的數位典藏現況。而聽過了這次的演講之後,也讓我對數位典藏內容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原來其內容不只是單純的藝術、文學;更包含了許多的人文歷史、社會文化、醫學,等等的豐富內容。而將這些豐富且龐大的資源經過數位化的處理之後,可以更便於儲存,並降低損壞的風險;其內容也因現代網際網路的發達而更易於去傳撥、搜尋、瀏覽、及使用,這便是數位典藏所欲達到的功效。
而在邱教授的演講中也提到了關於台灣的數位內容的現況,現階段對於資料的數位化及保存方面經大致完成。但在宣傳推廣方面卻似乎沒有很大的成效,雖然推廣了許多數位加值商品,或是舉辦許多的比賽、徵件等。但就一般大眾而言似乎仍然無法去了解到,什麼是『數位典藏』,更不用提到如何去利用了;就像我在聽過此次演講之前,對數位典藏的內容也是一知半解的。一個計畫的成功,不單單只是進度的完成,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使用,這樣數位典藏的內容才有意義。而這方面應該是接下來需要去多家宣傳推廣的重點。
數位化的優勢就是可以大量的收藏各個方面的資料,並且不會有書畫紙本破損及佔用空間的問題。數位資料庫可以輕易的將之分類,有利於管理者的管理及使用者的搜尋。這些都是數位典藏的優勢。但是硬體的老舊故障或是電腦病毒導致數位資料的毀損,駭客的竊取、竄改,人為紀錄的疏失導致資料錯誤…等等,這些也是數位典藏必須要去小心維護的重點。
數位典藏勢必成為未來文化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資料經過數位化的優勢,可以讓其內容不斷更新,更加豐富;透過網路的聯結,可以讓使用者輕易的閱讀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數位典藏,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隔閡。但人們對於數位化的過度依賴其實是一個警訊:數位典藏並非全部,它只是一個平台,一個資料庫;在建立這些數位內容的同時,原始的文物與史料的保存,也應當是必須關注的課題。不只是數位典藏內容,在各個方面都是同樣;在追尋方便快速的數位化的過程中,真正的、現實的『實物』才是最需要優先保存及維護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