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朱旭建主任演講 / M9710203

  
  
  
  什麼是設計,又要怎麼去做才是設計,這是設計科系的學生們所要學的基礎認知。朱主任告訴我們實踐大學以及他自己所實踐的設計教育方法,以及對設計教育的認知。
  
  倘若不是藝術品,一件生活中的物品是怎麼會讓人覺得美觀,怎麼會讓人覺得順眼,或著舒服呢?這其實是牽涉到人類潛藏的視覺認知,先將材質及色彩放在旁邊,回歸到最原始的大略形體,所有物體的長、寬、高,彼此之間相互的比例都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再者,這項物品的設計具有實用性以外的意涵嗎?有沒有具有經過考量的設計理念?以及其在生活中所影響的層面,這些都是除了基本的比例之外所要首先衡量與安排的。最後這項物品要從使用層面以及將被使用的環境上去考量要怎麼去製作,又要使用什麼樣的材料,經過周密的考量與配置和實驗,才能夠實踐出一項好的設計。設計的教育由此可見一般,一點都馬虎不得。
  
  為什麼要設計出美好的事物,又或著我們為什麼需要呢?其實這是人類最基本的根性,喜歡美好的事物,並且想要去模仿它,然後製造出更多自己所想要的美好事物,然後也都能使用美好的事物。並且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什麼樣的設計其實是不好的,也許是不實用,或著視覺上只具有一時的趨勢性,從中學習教訓與經驗再去揣摩並且預先考量未來的可能與無限空間。設計的過程並非線性的,而是同時具有多層次交互的連結,在學生學習設計的過程中,這是必須融合到頭腦中相當重要的概念。
  
  回歸到最經典的設計標竿,設計因需求而生。因此設計人為重要的課題無非是要深入而全面地去了解使用者或著客戶的需求,並且因應這些需求,以自己所學的設計之事與方法作統合與整理,才能規劃並實踐出能夠被稱之為良善的設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