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以後的演講者大概也會同樣提到的一點,大概就是我們應該要多看書吸收知識。或著說不只是知識,同時也是創作上有所相關的素材,靈感,發想的起點。畢竟在資訊爆炸的現代,消息和訊息的取得太過容易,以致於對於翻書這類比較耗費腦力的動作越來越少人行動。但是事實上書本能夠給予我們的,不只是知識,它最大的功能在於養成一種去思考的習慣,或著說更比起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更深厚一層的思維邏輯。
陳俊良先生的作品之中具有強烈東方風格的不在少數,這對於我們這些東方人來說其實並沒有西方風格的吸引力。但是假如僅僅因為如此就去評斷那些作品的好壞卻是過於草率的決定,畢竟物以稀為貴,在什麼樣的文化環境之中經常出現的元素與象徵符號往往會被習慣性地視而不見。那麼我們在創作的同時所預設的觀眾立場其實比想像中還要來得重要,先去分析觀眾可能的文化背景,才從而以此作為安排的起點或著構成的出發點,這樣才能夠得到更接近預估之中的作品成效。
怎麼去做,怎麼去完成,是在創作作品之前和當下都要一直不斷去思考的問題。用什麼樣的手法,經典亦或創新,用哪種風格哪種屬性的點子,我們的腦細胞在短時間之內所能夠獨立完成的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少。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需要書籍來參考,來幫助我們將構想中的畫面建構成真實。然而只有吸收是絕對不夠的,更必須要不斷地創作,昇華腦海中的物質,創作的生命才能夠日新又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