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
陳俊良先生多年處事的態度以知白守黑(在潔白光明時候沒有自傲的表現,了解拿捏分寸;在低落時要想辦法破繭而出,拋開已有之學而虛心待知,而不要自我放棄。)四字表示,對於設計的觀念他強調設計是很難去將它量化,概念才是最重要的,概念就如同為作品賦予一個靈魂,因此好的概念才能將自己的作品賦予生命感動人心。從他過去教學的經驗,教導學生學設計一定要走出戶外,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名店甚至是高級的精品店,用最實際最直接的方式,學設計不應該是關在教室裡學習,那樣是會把學生越教越笨的。
作設計的方法
1. 累積看法:體驗很多事情例如當你旅行、逛街等都必須要對事情對體驗有自己的看法,不然就失去它真正意義了。
2. 沉澱你的想法:大多數的學生想到了一兩個想法就認為是最棒的,而不願意再花些心思去更深入的想更多的構想,其實是淹沒了自己的潛力,想法必須謹慎的再三考慮,草率的決定其實都是在跟自己開玩笑。
3. 決定你的作法:每個人會的工具都不一樣,有些人是攝影、有些人是平面軟體而有的人則是3D軟體,但選擇正確的工具才是最重要,儘管你只會3D但你的想法本身就不適合用3D呈現時,就必須改變使用正確的呈現工具。
4. 說法:說法很簡單,但其實也是最難的,它需要花時間去閱讀累積知識而來。
作品介紹
海報
2001 久違了,東風
梨花與柳葉代表了離別,筆硯代表了東方文化,表達被忽略以久的東方文化向全世界露面,身為華人應從了解自己的背景文化開始,運用書法文字呈現,是因為書法它代表了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精隨,是無可取代的,也提醒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忘記握起筆來寫字的感動。
2002 御花園(陳俊良先生第一次舉辦個人展覽)
双月(朋友):此作品為陳俊良先生獻給認識25年最好的朋友。
四出:表示決策者在做決定時期時是常孤單的,為陳俊良先生做給自己的作品。
九別:重逢思無盡,久別思成盡。為陳俊良獻給他最愛的人。
2004 默器 天圓地方系列
此系列作品榮獲香港所舉辦的“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首獎,也是第一位獲獎的華人,這個獎項對陳俊良先生來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榮耀,因為是被自己的華人與文化所肯定,當他得知獲獎的消息時幾乎是高興與感動到說不出話,頒獎當天當他走向頒獎台時雖然僅是短短的50公尺,但對他來說卻是用25年來走這段路,在他多年從事設計所努力的一切就是要領取這項殊榮,過去的頒獎典禮他總是帶著母親一同受獎,每每看到母親歡喜的臉都是無比的幸福,可惜這項獎項頒獎時母親已不在,但他還是在胸前別上黑色康乃馨,代表著他仍是帶著母親一同去受獎。
“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首獎
2004 平衡 台灣國際創意設計大賽海報設計
主題為平衡,看起來海報的配置似乎不平衡,但左半邊留白其實就是海報內容的一部份,因此左半邊留白右半邊內文,彼此就達到了編排上的平衡。陳俊良表示設計海報並不是每張都要將它設計到滿,適當的留白才能更加表現其味道。
2003 台灣區鋼琴演奏
運用著墨與未著墨毛筆參差擺放,排出鋼琴的琴鍵,成功的表先出此海報針對亞洲區的鋼琴演奏,主辦單位十分喜愛也將此海報設計延用了三屆。
2008 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利用家中五的陶瓷盤重疊擺放,代表了唯有製陶的過程會經歷過金、木、水、火、土-五行。
台灣形象海報
他利用五支不成雙的筷子,整齊的排成五組,五味雜成,代表了台灣在他心目中是一個很有秩序卻又不時脫序的國家。筷子的運用代表了台灣是一個美食王國。
書生
書若只是拿來擺而沒有拿來閱讀就是污辱它,書是要去閱讀的要與它互動,翻閱美學。
無量
圖中的小文字為老子的道德經,圖中的表沒有了分針與時針,表示超越了時針與分針,人才達到無量。
板橋市海報設計
筆力:象徵揮毫時的力道
墨氣:文人一身墨氣
硯身:身如硯,能不斷被琢磨
紙心:心如紙,可以很柔軟,也可以鋒如韌
筆、墨、紙、硯 / 力、氣、身、心
四張海報並排成一個弧線,像是一座橋,為表達人們透過文明,從此岸過到彼岸。
晴耕雨讀
漢字如苗,須勤耕;雨天不能出門天氣又涼爽,適合讀書。
東京字體協會---中日交流海報
圖中的筷子代表的意思是中國使用筷子是直擺,日本則是橫放,簡單直接的表達中日之間的文化。
裝幀
國宴菜單
主辦要求必須將菜單放置在前面種福題字至於後,由於陳俊良設計師堅持提字必須至於前,因此用最簡單最具力量的說“壓軸”法將主辦單位的要求拒絕,主辦單位認為菜單是國宴上的重點,因而將菜單放在整幅卷軸的最後作壓軸。
標誌
台灣紅:來自於阿嬤的大花布中的桃紅色,代表台灣生活的顏色。
台灣青:代表台灣的自然生態 ex:高山青、青山
台灣金:台灣產物的代表 ex: 稻米金、礦產金、香蕉(台語:金蕉) coming soon
芳庭大廈廣告形象標語,簡而有力
決心最近˙放心最遠
天高而明˙地厚而實
演講結束前陳俊良先生也再次提醒我們文字的力量很大,它可以感動人心。同時也推薦了兩本他認為文中的有些句子寫的非常好的書:追風箏的孩子、小王子。其中小王子一書中所寫的「每一個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都忘了如何做個孩子」使他非常感動。
最後,他用他這幾十年來的經驗真誠的送我們一句話: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會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