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馬克斯演講 / D9710202

本週由馬克斯先生主講,講題「設計是個好主義-北歐設計觀點」。馬克斯先生與觀眾分享,他旅居瑞典的生活經驗,並談談他對於北歐設計觀察到的現象。

演講者表示,目前台灣對於瑞典的居家美學多半來自IKEA,並且經由雜誌媒體報導,台灣民眾對於遙遠的北歐,印象是常年下雪的、金髮碧眼的白人;對於北歐的設計風格印象則是簡約的、務實的、白淨的。然而,他認為這僅是其中的一面,而非全面,若以此作為概觀印象似乎是「我們錯過北歐的設計」(引號為演講者簡報文句)。當然,就此部分馬克斯他舉例了一些瑞典其他經典或新銳的設計,從1930年斯德哥爾摩東城展示點、到南邊一家由三位設計師展示作品,設計風格有對社會反抗、甜暖、用色繽紛、甚至引用東方元素(例如:佛陀塑像),藉由介紹這些活潑多元的設計作品,破除前述片面的刻板印象。並在社會文化部分,指出瑞典社會白種人約佔70%表示還有許多來自於越南、盧安達裔種族。

對於身為設計學院學生的聽講者而言,從設計史上了解到,北歐設計向來極其重視傳統手工藝,無論在面對歷史中的工業革命、以及機械化時代來臨後的現代設計美學走向,北歐一路走來所持有的態度是重視傳統與發展,自身手工藝從未是工業浪潮下被考慮犧牲的一環。有別於歐美各國朝完全工業化的思維、進行產品設計與製造的作法,北歐的瑞典努力於工藝與設計二者間謀求折衷點,而這樣的想法、作法,也讓北歐設計獨樹一格,在面對現今的罐頭生產模式中,依然保有自己的產品語彙。這種類似「舊文化‧新生產」的概念,正是至今行之有年尚無對策的「文化創意產業」所極需學習之處,我們實在不得不佩服北歐對此的先知卓見與長年所做的努力。

縱觀北歐設計,馬克斯個人觀點認為:瑞典設計是溫暖的、感性的、真實且不浮誇。並且由地理氣候層面來觀察,發現北歐下午二點多,天色即暗降下來,造成北歐人居宅性生活,對設計層面的影響則偏向居家設計。設計趨勢朝「民主化」達成、設計策略則是作者自創所謂「設計三段」。作者並觀察瑞典設計產業2005年以後狀況並不理想,政府目前因應策略是每年舉辦二次設計時尚月,分別在2月、8月。

「溫暖的」設計,馬克斯舉例一項公共藝術,饅形的不規則圓體,到了天暗時發出鵝黃色柔和的光,小孩喜在此環抱攀玩,作者認為小小一處的藝術裝置即反映設計者對公民需求的深層關懷思索,感受到設計在瑞典是屬於每一個家庭的。
「感性的」設計,馬克斯舉例一套由Ergonomidesign 製造、設計的手套。專為工人設計的手套,加強保護肘處的細節符合人因功能設計、產品外觀則是時尚的,這點作者認為瑞典設計已做到兼容並蓄為社會各階級服務,走入「情感設計」。此產品獲得 Red Dot獎。
「真實不浮誇」意指瑞典人對於設計的態度是「誠懇的」。

設計趨勢「民主化」部份,馬克斯以頗具個人風格觀察方法,將「民有、民治、民享」主義觀點,做為瑞典設計趨勢的三軸檢視:
1.產品功能解決社會問題2.簡單、實用、優雅、美好3.跨文化社會平等。第2點部份,作者補述產品簡約風格形成或許一部分原因為瑞典沒有製造業、在沒有開模師傅的設計考量下,所導致的結果。

設計策略「設計三段」部份,馬克斯自創公式如下:
1.低價=美好 2.設計=幸福生活 3.低價+設計=美好+幸福生活。
案例:IKEA=低價+設計=美好+幸福生活

相關延伸閱讀部分,馬克斯介紹了以下幾本書:
《德意志製造》中時出版
《大眾之美》Ellen Key ,Skönhet for alla,1899
《設計之神的國度:斯德哥爾摩設計觀點》

馬克斯YAHOO部落格部分,則可參考: 瑞典‧極地之光

瑞典預計在2010年,達成「無油國」目標。這對於一日之中,黑夜時數比白晝多、長年寒冷積雪,需要仰賴大量石油輸入供應作為熱能來源的瑞典,聽來似乎不可思議。然而在不久的兩年後,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將要做到了。在這企業加入政府政策的「無油國」一系列耗時數十載的巨大工程中,足見「環保」概念,對北歐設計體系而言何其重要,這是由一個清晰且具體的出發點(「無油國」概念)與積極實踐過程中,設計產業所能預見的、對於「環保節能」設計概念的永續運用與關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