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蕭菊貞小姐演講 / M9710201 / M9710202 / M9710203 / M9710204 / M9710205 / M9710206 / M9710207 / M9710208 / M9710116

我一直在想要和你們聊什麼,因為有些不同的議題、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人談會產生無限的題目和切入點,對我來說有很多部分可以談,重點是同學們想要知道什麼?什麼對你們是有幫助的?關於媒體、電影、也許是海角七號!

1‧因為您拍過許多紀錄片,所以想請問您是如何想出主題的呢?
2‧想要了解您為什麼會選擇拍紀錄片而不是拍劇情片呢?
3‧不論是從事藝術或媒體工作,台灣往往有一個現象就是常讓人覺得深度不夠,不曉得導演對 這部分有什麼見解?

4‧想請問導演,我覺得海角七號並不好看但為什麼會紅呢?

‧談一談海角七號的爆紅
海 角七號的爆紅其實我們所有人都嚇壞了,因為我是今年台北電影節的評審,所以我很早就看過,大家在討論的時候其實是很兩極化的,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它是台灣很 久沒有出現過的形式,這樣商業操作的形式其實是台灣很久沒有導演往這個方面去下工夫的,大家一直往影展的方向下工夫,因為沒有人敢去賭票房。

商 業電影有它的操作模式,比較不像作者論的電影它是一個取決於作者個人的意志主控,商業電影是有一些原則和法則的。現在台灣已經太久沒有人玩這樣的東西,所 以電影剛出來的時候就讓大家眼睛一亮;從導演的部分來看,在台灣電影的環境下其實玩這種商業的東西是有一些困難的,所以導演在這部分努力了不少東西,商業 電影本來就容易叫座但不一定叫好,但是如果你問為什麼票房會這麼好?導演和大家也都跌破眼鏡。
現在必須去思考台灣現在需要什麼?台灣人怎麼了?如 果把海角七號放到一個太平盛事相信它的票房不會那麼漂亮,可是為什麼台灣在這個當下大家會想去看?因為台灣現在很苦悶,每天打開電視、報紙都是政治謾罵、 負面的新聞、經濟泡沫化,此時大家頓時失去信心、希望,忽然之間大家找不到正向的東西可以報導,加上現在正值暑假尾好萊塢大片都下片,這時候不看海角七號 也很難找出適合的電影看。

所以不要小看電影,電影為什麼能讓那麼多人瘋狂除了他是無中生有,還有一部分是電影和我們的生活、歷史文化、思想、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很多人可以從電影中得到發洩、昇華,這就是電影迷人的地方而不單單只是娛樂而已。

‧關於台灣的藝術或媒體工作變的淺薄
南 韓近幾年大力推動國內電影,他們電影發展快速同時也帶動了電視工業的崛起,早期台灣看日劇、港劇但是近年來韓劇卻越來越受歡迎。2002年我去釜山影展時 他們記者問我:「為什麼我們國家的電影票房很好,但是就是沒有大師,可是聽說你們台灣的電影票房很差卻有很多大師呢?」當然這個問題背後牽扯很多文化背 景,所以當時我只能笑一笑。

就我對於台灣文化的觀察,你們說台灣的藝術或媒體工作變的很淺薄,它是很矛盾很衝突的,照理說台灣的文化創作、 創意產業應該是很厚實的,為什麼呢?當我們翻開台灣的近代歷史不論是殖民、國民政府來台、戒嚴時期、鄉土文學運動、民歌運動興起再到解嚴、很多民主政治近 代化的過程,台灣發生過太多事情,哪一個國家在這麼小的土地上有那麼高的人口密度,這裡面又存在各種問題呢?如果我們是文化觀察者或媒體觀察者會覺得這是 多麼有趣的土地,可是我們一直很困惑,好像台灣的電影一直沒辦法直接反映出這塊土地上的衝突,敢直接去衝撞的電影了了幾部,比方說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 市」、萬仁導演的「超級大國民」、老兵的題材我也拍了一些,關於白色恐怖的「血染的青春」,但是拍完這些電影接下來大家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但是我必須講 現在台灣累積來自土地的力量是多而豐富的,可是我覺得我們對自己的文化歷史缺乏信心和認同感,再加上政治過度的操弄,這些讓我們不敢大聲的說我愛台灣、我 是台灣人,也沒有幾個人可以紥實的說出台灣是什麼?台灣的歷史文化是什麼?

台灣紀錄片不像國外紀錄片發展的歷史長久,有一套制定的美 學;我們之前有紀錄片可是不夠多元甚至操控在官方的手上,當時沒有人敢拿攝影機拍片紀錄,所以產生古板無趣的印象。經過長期的政治壓制,解放後在七零、八 零年代台灣不管文學、電影、音樂都變的很豐沛,因為壓抑過頭後反彈出來的東西是很美的,可是這樣的火花並沒有維持很久。台灣經濟起飛大家對物質、西方文明 追求過頭,那時我們並沒有很深刻的回頭,看看我們踩的土地是怎麼一回事,所以讓這個部分空掉。加上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花時間閱讀,我覺得人文素養並不是 短時間就會形成的而必須要紮實的學習和投入,現在都被網路電視取代,那人們還會花時間去找尋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本嗎?雖然我們現在變得自由、富有但是內 心文學素養卻很空虛,這也完全反映在創作上和文字能力的低落。

現在數位攝影機容易得到,但創意部分卻沒有加分、作品沒有變更好,因為不如之 前學生有紮實的底子,認真閱讀和學習;數位的方便卻導致大家不去思考鏡頭內更深層的涵義,美學基礎變的不堪一擊但是作品產量卻非常多,這是我感受很深的部 分不論是從文字上面或是影像上面。回過頭來說我覺得文化上淺薄的問題是很兩極化的,如果有些人意識到了,他去善用、觀察、吸收台灣土地的文化,他的作品一 定不會貧乏,因為台灣土地上的文化太豐富了。

‧選擇走紀錄片的方向
對 於選擇紀錄片的部分我和同學分享自己的經歷,大學時代讀經濟系並不是我真正喜歡的,所以在通識課中我選了許多有關人文歷史的課,大量的閱讀文學作品、看電 影、參加社團,雖然沒有讀到自己想讀的科系但我並沒有浪費我的時間!對我來說把感動和很多人分享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我喜歡歷史是因為我覺得人會不斷重複 很多的錯誤以及人性的東西是我很喜歡的,大學四年級時接觸到攝影機發現除了用文字外,用攝影機也可以創造出不同的作品感動別人。文字和影像表現形式不同但 同樣可以創造感動而不應該被設限。
電影可以同時融合文字編劇、攝影、表演藝術、美術、音樂、服裝等很多元、豐富所以很吸引我,一開始我沒有很多時 間、金錢把感動拍成劇情片,所以我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把感動紀錄下來,影像創作中我覺得紀錄片是最樸素卻力量大的創作形式,所以我不覺得我特別選擇了紀錄 片而是當時剛好有這個機緣。

‧找到一個好主題
因 為新聞工作的關係接觸到身心障礙的朋友,我想創作應該從讓自己感動的地方開始所以我選擇了這個題材。影像給人最直接感官上的刺激,但是文字給人無限的想像 空間,紀錄片也是如此,紀錄片其實是有觀點的呈現,它是把素材透過創作者做有創意的影音再現。所以當我們在看不同的東西時應該把心開放,不論看紀錄片或劇 情片時應該抱著更寬的心情去看,不要用原本「你」的角度去看這樣的態度是不對的。對於紀錄片的拍攝,我們應當是抱著一種去學習、去了解的心態,去接觸一個 讓你感動的故事或人物,就算沒有拍成影片沒有寫成文字,但這些許多的片段卻是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富的體驗,而創作其實就是從讓自己感動開始。關於海角七 號,其實是導演的賭氣之作,又或者該說是與現實的妥協,大家都認為他(魏德聖)的片不能賺錢,沒有人願意投資他的『賽德克巴萊』,於是為了向人證明我可以 拍,我拍的片也能賺錢,於是有了海角七號,是一種對市場的試探及讓步。

紀錄片是為非主流文化所關切的議題所發聲的一個管道。也因為如此,當再拍攝紀錄片的時候,通常會得到比預期之外更多的內容;因為你深入了議題,所以你會看到更多的議題。而議題並非只是關注於弱勢或悲苦,而是問題、是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