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十五道陰影
- 陰影的來源:消費者、客戶、同行。此三者偶有重疊,總是衝突。
- 客戶把你當美工 - 被客戶主觀掌控
- 客戶只看商業利益
- 客戶不想要創新,而是複製成功
- 概念->完稿 / 策略->產品 是可控制的,但是 靈感->美感 是難以控制的
- 文化是大眾美感、價值觀的土壤,如果要改變客戶與大眾的美感,就必須透過文化的改變
- 客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 反而可以引導客戶認同設計師所想做的方向
- 先再討論時挖好洞,讓客戶認同價值,再提出相對映的設計
- 累了也不能睡
- 其實多半是時間控管的問題
- 選擇想做的案子,避免不想做卻硬要做的情形。反之,開天價給不想做的案子...
- 以作品的心態來創作,而非作業
- 心腸越軟肝越硬 - 要有充分的休息
- 沒有代表作
- 得葛萊美後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但同時也變得更加謹慎
- 計畫趕不上變化
- 經驗=應變能力
- 案例分享 - 歌.飛過群山 To & From The Heart
- 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抵不過長官的一句話
- 案例分享 - 綠色方舟 - 不方便的美好
- 案例分享 - 台北調
- 跟同行一起合作
- 案例分享 - 金曲獎25 - jl design
- brief - 聲音的形狀
- 平面設計與動態設計的合作
- 活到老比到老
- 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 「幹,誰要跟你跑啊。」
- 光靠設計不夠,要有整體的涉入(生活經驗、跨領域興趣)
- 是朋友還是客戶?
- 「客戶可以成為朋友,朋友不要成為客戶。」
- 拒絕的方法 - 拖延戰術
- 是流行還是跟風?
- 現在:大量即時資訊 / 過去:被編輯、篩選過的資訊
- 容易流於只看到自己習慣的、主流流行的資訊
- 要能夠了解流行是有起伏與波段的,以免無意識地帶著自己被影響最深的流行波段做設計
- 是抄襲還是參考?
- 是風格還是老梗?
- 是搞藝術還是搞設計?
- 要賺錢還是要快樂?
- 文化、設計、產業,三者是否互相矛盾?
如何成為頂尖設計師?
- 正確了解你的客群
- 了解專案的真實需求
- 用關鍵字做腦力激盪
- 文字思考不同於圖像思考
- 聆聽文字的聲音與態度
- 閱讀 - 站在巨人肩膀上
- 收集喜歡與不喜歡的作品
- 不放棄學習新知識
- 審慎跟隨時下流行的美感
- 懂得反省與重新定義問題
聽完了鄭設計師的幽默而真實的心路歷程後,著實令人感觸良多。設計師與客戶之間的愛恨情仇、現實環境與自我要求之間的內心拉扯,似乎永遠是每個設計工作者要面對的問題。然而這些體悟與經驗也只能藉由「設計師」的身分來親身學習,而非「設計系學生」的身分。所以還是趕快畢業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