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講者鄭司維設計師是一位經驗豐富低調耕耘,設計風格具濃厚人文藝術氣息的視覺設計師,曾經入圍葛萊美獎的封面設計,最近也在新聞版面上看見其「台北調」作品露臉,總能精準地達成設計目的,一直是國內藝文團體喜愛合作的設計師。
他從過去的經驗,歸納出身為設計師的幾項自我矛盾與拉扯,非常值得未來的設計執業人員自我思考。
“設計師的十五道陰影”1.被客戶當美工:一個傳統業界對於設計與美工的分際認知尚未非常完整;2.客戶只想要商品化:對於產品的鑑別度與文化底蘊背景沒有意願發展,執行速度希望快速;3.客戶不知道要什麼:因此出現了反覆修改的問題,因此應該充分溝通並引導業主到你所想的道路上;4.累了也不能睡:宿命;5.沒有代表作:作品能夠提升自己的能見度,也能檢視自我的成功;6.計劃趕不上變化:要有良好的應變能力;7.長官的一句話:執行期間有可能出錯,或者在最後被高層翻案,因此設計師要有良好的應變溝通能力;8.跟同行一起合作:互補互敬互相學習接案互相cover;9.活到老學到老:跟得上時代才不會被淘汰;10.是朋友還是客戶:分際的拿捏和取捨在心裡要有一把尺;11.流行還是跟風:潮流是一時,但經典才會雋永;12.是抄襲還是致敬:抄襲會隱瞞,致敬會保留原作可見的樣貌;13.是風格還是老梗:設計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14.搞藝術或設計:設計師是扮演溝通藝術與商業的腳色;15.要賺錢還是快樂:這是可以互不衝突的狀態。
”
一位設計師應該了解自我特質,建立專業素養,發揮拓展事業的潛力,探索對設計的理念,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逐步實現理念與夢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