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講座邀請了台科大物聯網中心的周碩彥老師,以"Paradigm Shift for Services: Analogy Drawn from Industry 4.0"為題,分享了許多目前物連網在各個領域的探索與應用。
物連網的主要架構為三個面向的交織,Sense, Connect, Service。藉由部屬於日常生活中的多樣Sensor,我們得以從不同時空中獲得許多層次的巨量資料;透過各種介質的資訊網絡,人與物得以即時地共有共享資訊,擴張感官與認知的疆域;在富饒的巨量資料之上,演算法與Data miner得以挖掘出更具意義的洞見,並透過許多層次的整合提供真正符合生活脈絡的智能服務。
在 ''Approaching a human-centred Internet of Things'' (Koreshoff, TL. & Leong, TW. & Robertson, T, 2013) ,詳盡地總覽了目前HCI學術界與產業界對於IoT的研究方向,將之劃分為:Things, Internet, Semantic 三個有所重疊的取向,並整理為下方的圖表。
透過這樣的趨勢整理,便能夠了解到目前HCI領域對於IoT的想像仍是缺乏「以人為中心」的觀點,並將大部分的心力聚焦於Things上的設計與探討,而非真正能夠創造意義交流的Semantic之上。
綜合此次講座與這篇文獻來看,設計師在物連網趨勢之下,必定要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延展並活用設計界中對於使用者與生活脈絡的研究基底,將看似遙遠的物連網想像帶回使用者與日常生活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