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邱銘心教授演講 / D9710202

本週主講人邱銘心老師。邱老師任職於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Institute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tudies),以其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管理之專長,分享數位內容情報。

演題分為「數位典藏」、「數位圖書館」、「數位內容」三大主軸說明。
演講內容則以下三大部分進行:
1美國的數位典藏執行計畫與概況
2台灣的數位典藏執行計畫與概況
3數位內容在台灣管銷與加值概況
首先,邱老師先介紹從事數位典藏的研究員執行此工作的順序與做法,環節共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階段完成。
1.上游前置作業:數位典藏。主要負責老照片典藏、掃描素材、建檔工作。
2.中段執行作業:數位圖書館。由第一階段集成(collection),並且定義介面。
3.下游後製作業:數位內容。應用加值、授權管銷。
接著進入主題。

一、美國的數位典藏、執行計畫與概況
美國於1994年開始施行數位典藏計畫,約早台灣4~5年。邱老師將美國數位典藏分為二個主要階段介紹。
1. DL1(第一期計畫):1994~1998
單位:NSF、NASA…等太空科技機構
成效:前資料(info)的收集、儲存、組織(Collect,store,organize info)並予以數位化建檔。
案例:Mellon University
2. DL2(第二期計畫):1999~2004
單位:學校、醫界開始大量加入
成效:後資料(metadata)的檢索、搜尋、介面(index,search,interface)上傳歸整與「永續經營」(如:World Digital Library 目前持續在做的初步構想)規劃。
案例1:Historical Voices: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收錄美國歷任總統就職演說、世界具影響力之名人演說)
案例2:International Children’s Library
案例3: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案例4:American Memory
案例5:Europeana
www.europeana.eu/portal(聯國科教文組織與歐盟合作計畫之非營利基金會典藏形式)


二、台灣的數位典藏、執行計畫與概況
台灣數位典藏部分,執行規劃與美國無多大差別。可分為三期做檢視。
1. 第一期:2002-2006
主要目標:呈現台灣文化與自然多樣性
2. 第二期:2007-
主要目標:「永續經營」台灣數位典藏
3. 第三期:2008
預期目標:「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整合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
其中,第三期2008年數位內容分向發展計畫,將其分為三級標準予以評定:
第一級:文化藝術、自然景觀
第二級:影音資料、歷史資料、日常生活
第三級:當代文化
這三級分項內容,依「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主題」而定,包括:動物、植物、地質、人類學、檔案、器物、書畫、地圖與遙測影像…等。

三、數位內容
「數位內容」為政府2008兩兆雙星計劃,四產業之一。台灣數位內容發展,主要從「數位典藏」(上游、素材來源)與「數位內容」(下游、應用加值:文化生活 學習研究 娛樂休閒),從典藏計畫至產業發展討論:
1. 數位內容加值應用主題
‧數位遊戲TV PC
‧電腦動畫2D3D動畫
‧數位學習
‧數位影音應用DVD CD
‧行動應用服務 3G GPS
‧ 網路服務
‧內容軟體
‧數位典藏出版
‧數位藝術 數位藝術 動畫 裝置藝術
資料來源:資策會 數位教育研究所

2. 數位典藏與數位內容產業評估
‧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的現況
‧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的現況
‧核心產業成長動力不足
‧旗艦計畫無法順利啟動
‧無形資產評價制度仍待建立
‧產業鏈體系及跨業整合不足
‧區域數位內容發展不足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吳明機,2007

3. 圖書館相關部份/數位典藏出版/內容產業地圖:
‧素材提供
國家素材提供單位。如:故宮、國圖…等;民間素材提供單位。如:聯合線上公司、康軒、階梯、遠流、春水堂、春水堂、奇美博物館…等。
‧素材數位化與授權
素材數位化民間公司如:數位技術、神通電腦、凌群電腦、太極影音、凌網、模信…等。
素材授權民間公司如:Artkey藝奇 藝拓 品牌授權雜誌…等。
‧創意加值
民間公司如:藝術廣場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文灡資訊有限公司、雷諾瓦國際有限公司、頑石創意…等。
‧網路通路
民間公司如:博客來網路書店、城邦文化、誠品股份有限公司、長榮物流…等。

4. 相關參與/數位典藏橋接計畫-創意整合加值典範計畫2007/12
此環節主要作用在做人才與業界媒合服務,為一個數位典藏創意加值的商業平台。主要運作內容為:
‧媒合服務
‧素材搜尋
‧創意市集
‧法律諮詢
‧ 社群部落
‧解開數位典藏時尚密碼~2008創新商品設計徵選

邱銘心教授演講 / M9710208

這次演講邀請到師大的邱銘心老師,談到數位典藏的發展,從國外的數位典藏發展談到台灣的現況,讓我們了解目前發展的狀況及未來發展的趨勢。

台灣數位典藏這幾年已經進入後端進度,目前推廣數位典藏創意加值商品,不斷向大眾徵件,釋放出許多機會,作為創意發展的伸展舞台,這個機會是值得我們去開發的,除了可藉此了解台灣文化,並將台灣文化加入創意創造無限可能。

數位典藏對台灣文化的保存具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可以將台灣特有的人文與風土民情妥善保存下來,數位的資料庫建置彌補書籍、紙張保存不易的缺點,更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將台灣文化傳播出去,不受時間、地點影響。更透過中小學種子老師的推廣,教育年輕的下一代,讓台灣的文化向下紮根。

馬克斯演講 / D9710201

北歐設計顯然成為這幾年台灣商品及設計市場的顯學,市場上沸沸洋洋地炒作著北歐設計的美好及優點,十分切中台灣的行銷模式,是一股很強的熱潮,不過這股熱潮能夠維持多久,會不會又是再一次像日風、韓流、巴黎風等等異國情調的來去一陣風,這倒值得深思。若針對現在市場上表達的北歐設計,我以為,在某些層面來說,似乎忽略了很多值得關助的深層意義,在詹偉雄的美學的經濟中特別提出北歐人所謂的『high fashion』毋寧是一種『人和大自然相處的新哲學』的存在哲學,有別於巴黎、倫敦豐富的文明物質資源,或者是人定勝天的生存哲學,北歐人在貧瘠的冰冷大地及氣候求生存,衍生出來不是與大自然競爭,是順應自然,在大自然之中找到自我生存的價值,才是北歐設計蘊藏在深層的價值與意涵,回溯設計史上的發展,北歐設計早在大戰期間就有所發展,善用自然的材質,由獨有的生存哲學發展出的優美曲線造型,為生活加注更多元素,這才是更值得關注的Life Style。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116

這次的演講請到馬克斯先生為我們講解許多關於北歐的設計,從許多有深度以及客觀的觀點切入北歐的設計文化,在這之外也提到了義大利、英國以及德國的設計,令我想起設計思潮中的各國代表,德國向來都給人感覺是相當理性的,並且強調充滿邏輯思考的設計,由他們發展出的包浩斯功能主義也是許多現代設計師所追尋的;至於英國、義大利等國家,都可以藉由所發展出來的設計看出其文化的端倪。


馬克思先生舉了四個北歐相當有名的例子來說明北歐設計的包容性,除了我們印象中所聯想到的那種簡潔、極簡的設計風格之外,北歐設計不單單只是如此,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中國的高櫃,更多的是各種不同文化與設計的融合,才讓人發覺北歐設計的真實樣貌,帶有一點可愛、復古,以及多元並濟。


看到了這樣的設計,令我想起之前陳俊良先生所說的中國文化。現在在這世界上,許多國家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美麗,並且用中國的印象應用在其作品上,相對的我們身為中國人,是否更應重視這樣的課題?當其他國家在重視自己文化的同時也兼顧了別人的文化,我們是否也有先重視了自己的文化呢?我想像這樣的思維,應該是可以幫助我們去重新省視自己文化的價值。


既然設計是和每一個人人環環相扣,則與社會的經濟更是脫不了關係,在馬克斯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觀點下,或許設計應該就是要如此的實用與平易近人,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好的設計才會是設計最主要的核心價值。而瑞典的設計如IKEA,以平價親民的好設計貼近人的生活,並且營造出簡單且幸福的感覺,讓人在使用產品時都能感受到每一項設計的用心,這就是IKEA非常成功的地方,也彰顯了瑞典在設計上的細膩與美感。


好的設計需要有好的轉譯來傳達給每個國家的每一個人,以台灣茶為例,如何將台灣的好推銷到國外,必須仰賴好的包裝與詮釋,而這也就是設計的價值所在,無需冗長的解說與內容,只需用簡單卻方便了解的設計,便能使人輕鬆愉快的接受,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好好去思考與學習的。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302

這次演講中提到了北歐設計中最注重的是人與家庭,而這與他們的文化有關係。而台灣的設計還在尋找自己的方向,也許如馬克斯先生所說的,台灣因為資訊產業的發達,而緊緊的把他跟設計的文化扣在一起,但是否仍可以有其他更多可能,讓”台灣風格”有一天也能做為世界上某個令人嚮往的目標呢?

讓人高興的是,台灣人在最近幾年開始思考本土的文化,也更自信於自己文化的特色,許多設計師嘗試加入更多屬於台灣的特色,而不再只是追著其他設計文化的腳步在跑,雖然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研究消化,才可能孕育出一個有系統的台灣設計體系,不過也很讓人興奮了。

附帶一提 很開心最近在圖書館發現了馬克斯撰寫的這本書 "設計之神的國度 斯德哥爾摩設計觀點"
閱讀之後發現不同於第一印象的馬克斯 是像他寫的

"瑞典設計存在著

分分秒秒時時刻刻

溫暖人心而充滿人性的"

相信馬克斯是以台灣人的熱情帶給北歐人溫暖的

也希望未來在異鄉擁有自己的一間小屋:)

不用豪華 舒適就好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208

馬克斯先生以親身的體驗來介紹北歐設計,讓我們了解到不一樣的北歐設計,過去我們所認知的北歐設計,就是IKEA所販賣的極簡家具,白色、黑色、沒有裝飾、極簡…….,這就是一般人所認識的北歐設計,馬克斯先生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改變了我對北歐設計的觀點。原來北歐設計不只是極簡,而是融合各民族文化的,它想透過設計來彌補瑞典社會中因不同文化、種族、貧富與階級所產生的差異。

我喜歡北歐設計是因為它以“人”、“家庭”為中心,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使生活更美好,看到北歐的街道、居家環境如此美好,相較台灣混亂的街道、招牌、建築物,不免會羨慕起北歐人。其中也提到台灣設計的問題,身為設計學生到底是為何作設計?設計的核心是什麼?

另外馬克斯先生所提到的轉譯問題,也是我們在進行設計活動時應考慮的,如此才能將台灣好的設計推廣出去。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201

常常在想我們買東西的時候,想要到底是什麼?答案不外乎好看 → 好用 → 有意義。看起來這是最簡單的回答,卻也是最原始的渴望。

但是提到文化性產品,它的條件似乎也包含了有意義 → 好用 → 好看,那為什麼我們到了文化村的藝品部總是興趣缺缺或壓力很大?我想是它設計條件的思考顛倒了。



你是好產品,但我不喜歡你。

文化性產品常常是背負者傳統五千年歷史厚重行囊又身懷絕技的小丑,我們會說這個產品十分有深度或是它的實用性真的很佳,卻很少讚美它讓人眼睛一亮因為它很好看。

馬克思先生在演講中提到了文化產品轉譯的必要性,但我仔細想了想,將我們的文化轉換的看的懂之前是不是應該將它轉換得好看。像有時候我們我們會不小心買了某國外設計師的仿冒品,當下我們不是因為它的背景或它的文化性而買下它,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僅在黑箱裡,吸引我們的就是那最單純的外表。

所以我覺得一個文化性商品在意義的的傳達上固然重要,但要如何適切的設計更是值得省思,並不是為了看的懂而削弱符碼的複雜性,可以反向操作先將意義層忘卻,致力將圖像化後的符碼美化吸引人的注意,反過來人們可以因為它的美感而想進一步的了解它的意義,這時對它的背景文化的了解會顯得更佳渴望和積極。





可以測量任何世界上的東西,只有美不行。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203

  
  
  
  一個國家可以有什麼樣的設計風格,若是要仔細分析起來其實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畢竟其影響的原因可以橫跨非常多的層面。光從歷史層面上來分析,除了自身的文化傳統,一個國家其歷史進展中所吸收及互相影響的異國文化,以及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都會影響到設計風格的演化。畢竟有需求才有設計,也就是說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因應經濟而產生的行為。先有了需求,而後有了生產(在產品設計上設計此時就已經介入),有了產品之後商業設計便開始為求銷售而運作,設計自身和經濟運作的結合是階梯式的,有著一定的模式和脈動。

  其實,若是橫跨所有的設計領域來綜觀,設計本身便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且是全方位的。一個個人的生活若是要經營出自身的風格,或著想要呈現出什麼風格給他人觀看,最快的方式正式倚賴設計去搭建其骨架,因此設計對許多人來說甚至是一種幾近信仰的存在,並非只限於創作者和設計者而已。而正因為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複雜性日益加重,人們在生活格調上想追求的趨勢越來越明確;和舊時代華麗的裝飾與機械時代剛硬的線條不同,結構要求簡單,實用還要同時優雅,我們追求的是一種單純美好的設計。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包容甚至吸收跨文化的風格與思想蔚成趨勢。主流的西方文明也早已大量吸收東方文明的內涵及風骨,在已經對自身文化倦怠的西方成為強烈的商機與新風格。其實不管是東西方都一樣,在這個新時代人們都希望藉由設計去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透過追求單純與美好去達到生活的幸福。畢竟在這般繁雜的現代生活之中,在工作賺錢等等非作不可的瑣事之外,人們都想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淨土,而透過設計來營造正是最直接的。身為設計工作者的我們在這樣的商機之前,除了因應這樣的潮流去創作出大眾所需求的風格與事物之外,我們同樣需要記得自身也是一種文化的力量,能夠透過設計去傳承屬於自己背景的文化。就像馬克斯先生所說的,透過我們的手引領台灣找到一個新的生命。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212

馬先生提到「轉譯過程」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想起有一次穿了件日本人所設計的T-shirt,圖騰為漢字書法的搭配編排,幾個米國朋友看到了覺得非常酷,然後才問及那些字的意義,字的美感和視覺效果感動了米國人而非字義,而傳統東方人可能會想先了解字義,再判斷視覺美感。這我又想到很多洋人運動員喜歡把漢字刺青在自身上。

了解這幾個關鍵點,若想要以自身文化來征服海外市場,則須黯熟各地民族性和思考模式,再以自身文化的表現形式加以包裝,既可表面的展現自身文化,又可讓他國人士心悅誠服的掏腰包。

另一個就是馬先生提到台灣設計師競賽很強卻無法造福社會,我感到非常認同,感覺設計界已經快跟產業或大眾脫節,不管是工、商設的學生設計師,絞盡腦汁的想創意創新創造,做出不少概念極佳的作品,可惜少符合實際需求、製造的經濟效益,或是做出很多文學性高但易讀性低的平面設計,教育的效果極低,大眾還是寧願選擇去十元商店或菜市場買產品、看賣場和報紙的宣傳廣告。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207




極簡風格近年來受到世界各地的喜愛,在歐洲、亞洲都各自發展出不同理念的極簡概念。若單看外表,不一定會發現有顯著的不同,但深沉看內部的思想卻是各自表述;所以如同馬克斯先生談到的:北歐的人們不一定都會接受看似相同的無印良品的產品。除了發源地的各自發展,其他相鄰近的地區,也發現了極簡的美好紛紛仿效,一頭的將產品的設計導向極簡的外表開發,卻往往只學到皮囊,其中所要傳達的精神時常視而不見,或者完全背道而馳。而在紛紛仿效的過程中,往往加入地區性的文化因素,發展出了許許多多四不像的設計產品。如北歐設計的最終是希望達到人人都可享受美好的事物,但在許多四不像的產物身上,我們看到了不實用、不實際、也不實惠...等,不僅醜化的原有的美意,也阻礙了自身文化的發展。




馬克斯先生演講 / D9710301

上週請到馬克斯先生來跟我們分享北歐設計的風貌。馬克斯先生透過一連串當地的商店讓我們認識到北歐設計的另外一面。讓我們了解到北歐設計也有其溫暖的一面,而非單純只有雜誌上所介紹冷與極簡。這場演講搭配舒國治理想的下午一書中的 「冷冷幽景,寂寂魂靈-瑞典見聞記」一文閱讀可得相互輝映之感。

馬克斯先生提到了設計跟文化是息息相關的。也提到了許多的例子讓我們了解到北歐的設計風格是多麼的與其文化相融合。設計可以是種敦促社會文化改革的力量。並舉了瑞典解決族群問題的方法。

瑞典透過設計具有異國風味的日常生活用品來降低各民族之間的摩擦。瑞典人認為,透過使用這些器具可以增加理解文化之間的差異,並減少非我族群之類的排外感。我覺得這觀點很棒,很多時候的摩擦都是因為誤解所導致呢!

不過說到民主化設計,我就實在不是很同意了。馬克斯先生提到所謂的民主化設計就是透過便宜又好的設計,讓每個人都享受的起。於是每個人的品味趨於一 致,自然消除了階級。我覺得這種打倒階級的方式,比較像是共產主義化設計。我並不覺得這種表面上的平等就是民主化。我認為真正階級有其存在的價值,不然整 天打混的人跟一個很努力的人享有一樣的地位,那誰還要努力?

我覺得所謂的民主應該是承認階級的存在,承認人有高有低,但是各個階級的人都互相尊重。在上位者之所以可以到上位也要倚賴許多人的幫助甚至是運氣。 很多所謂的勞工階級只是因為他們的家庭讓他們無法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已。每人恪守本分,認認真真的把事情弄好,達到人盡其才,地盡其用的理想才是。

這次聽到很多北歐設計的另外一面,太感謝馬克斯先生了。

馬克斯先生演講 / D9710101 / D9710102 / D9710104 / D9710201 / D9710202 / D9710301

馬克斯先生一開場就提到台灣一提到北歐設計就想到材質簡單、風格極簡。但是北歐設計實際上與媒體上所呈現的不同。

馬克斯先生帶我們看了斯德哥爾摩東城的一間店,這家店把二十世紀以來北歐設計的經典都放在裡面。
接下來是一張在市區拍攝的照片,在佈告欄上的塗鴉稱著高級住宅區的街景為底。媒體總是報導著北歐設計的光明面,但其實北歐設計也有黑暗的一面。 佈告欄上的塗鴉代表著年輕人充滿了憤怒 不滿 對社會的反抗。

此外,斯德哥爾摩也喜歡甜蜜的風格,東城區有位女性開設的店,裡面就充滿著可愛跟甜美的風格。
南島區的某家店,由三位設計師所一起開設。他們心目中的北歐設計,不見得都是一片白色。他們覺得北歐設計為何不能是復古加上可愛與甜美?店內擺著德國收集來的皮沙發,牆上則是掛著當地攝影師的照片。

馬克斯先生接下來分享了幾個更加不符一般描述的北歐設計,像是瑞典皇室最喜歡的品牌,其中有著波斯地毯。做造型起家的店主,則帶入東方的設計。

這些都是北歐的設計。

此外在英國聖馬丁學院畢業的某家店主,喜歡包浩斯風格, 他認為的極致是一張來自中國協和醫院的病床。單純的功能性就是美。牆壁上掛滿了舊醫院的鋼杯。我們看起來頗為驚悚,但瑞典人可是百無禁忌的。

馬克斯先生說他讀完了「德意志製造」後還是不了解什麼是德意志製造。後來才發現原來德意志設計就是他們的生活態度,也就是他們的哲學思維。德意志談的是絕對命令、邏輯跟意志的感受。
義大利設計給人的印象是美感、性感。這邊得回到社會文化來談,從文藝復興來談。如果不了解街頭動物,就無法了解義大利設計。義大利的人下班後,不直接回家,先去喝咖啡或是pub,所以視覺曲線跟衣著變成焦點。

北歐最強的是,人跟家庭。因為他們是家居的動物 。

台灣最強的則是,上網、上網跟上網購物。所以我們最知名的品牌是 Acer, ASUS跟wireless產業,這跟社會文化緊緊。英國則得回到工業革命來看,得了解龐克文化。

設計如果單從商品來看,會不懂在處理什麼。設計是跟歷史文化緊緊相扣。

接下來馬克斯先生提到了設計階梯理論

1. Non design
2. Design is a style
3. Design is a process
4. Design is an innovation

以台中的太陽餅為例,包裝一直在改進。這邊就做到了第二階的設計。

第三階段則是產品製作一開始 就把設計引入。改變思考的過程。例如華碩的eeePc ,但若僅只於此,則有容易被拷貝的風險。

第四階段則是透過設計去改變整個思考。 瑞典的某家手套公司原本有一千種產品。但進年內遭遇中國低價傾銷 和東歐手套中價位切入的危機。 他們找到人因設計公司來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人因把一千種產品降至三百種 並歸納成四個產品線。此外還考慮到了手腕關節受傷得問題,又把固定帶做到手套上。此外他們還考慮到了情感設計的問題。2005年就賣出了五十萬雙,並且在2007年得到red dot 獎項。

接下來馬克斯先生提到了北歐設計的幾個面向

社會信仰

瑞典詩人提到在每一場戰役中 死去的不只是貴族 還有工人。 他要求 選舉制度應改成一人一票。設計界也發出同樣的怒吼,希望每個人都能有自立而有尊嚴的生活。

馬克斯先生提到了牛奶瓶的設計。這個牛奶瓶側面一隻手就可以拿起。強調自主獨立的功能。北歐很多很多獨居老人,沒有傭人、沒有小孩照顧。此外透過特殊的設計讓牛奶瓶不容易傾倒。設計師們透過功能來解決社會問題。

瑞典是多民族的國家。接納相當多移民。異民族會擔心 惶恐。 台灣也有新移民。如果不處理會產生相當大的衝突。瑞典透過設計來解決。當你去使用一個異文化的文素時就會漸漸地去接納它,像是台灣跟日本的關係。瑞典透過設計把異民族的元素加到日常用品中,透過使用讓一般人去接納它。瑞典透過透過設計來改造社會 。

民主化設計

透過低價造成大家的美好(低價=美好),利用設計來提昇每個人的生活品質 設計=美好生活 。美好+幸福生活=低價+設計 =Ikea 的概念。馬克斯先生提到 Ikea並不只是賣全球化的設計。 Ikea 的老闆 二戰結束後,看到農民還是沒有錢。 看到農民站在窗外看著美好的家具。老闆便決定要讓農民也有好的家具可以使用。 H&M也是,H&M希望讓每個人都享有美好的時尚。民主化設計認為如果每一個人都使用ikea 都穿H&M 。透過品味的合一造成階級的消失,就回到1899年 沒有階級的美好生活。 瑞典人認為過度有錢是愚笨跟品格低劣的,所以有錢人也相當低調。

馬克斯先生談到了在設計的時候,是不是有個中心議題要處理,不要為了設計而設計、為了得獎而設計。

設計作為文化力量。

二戰之後,美國傾銷便宜的到歐洲。 蘇俄附庸國所生產的中價位玻璃入侵。瑞典的玻璃產業也遭遇到了危機。瑞典的經濟部長,把設計師跟藝術家拉入工廠當中駐場。透過三方合作,設計師畫圖、工匠拉胚,大師的弟子上色。 這樣的合作拯救的瑞典南區的玻璃工廠。

馬克斯先生在尾聲提到了他最喜歡的一個專案。越南河內的竹製工匠隨著時代日益凋零。他們派了丹麥設計師過去,以現代的語彙重新包裝。大受歡迎。之前的工匠對自己的文化、工作失去了信心,現在透過這個計畫讓他們的工藝找到了一個出口,讓他們重拾對自己的信心。

其實瑞典設計,2005年之後就往下探了。但之後瑞典政府推出瑞典時尚周 ,一年兩次。強大到哥本哈根都來取經。

最後馬克斯先生提到了瑞典設計未來處理三大議題 地球、人與社會。並期許我們可以透過設計引領傳產找到新的方向。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304

IKEA=低價+設計
低價=美好 設計=幸福生活
So,
IKEA=美好+幸福生活

MAX先生的演講主要介紹北歐的設計觀點,的確就如同他所說,談到北歐設計大家心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IKEA,簡約、優雅、實用而美好,但價格如此平易近人。然而北歐的設計,也不僅僅就是一般大家提及的「簡約」、「環保」,設計可以是商業,設計可以是思想,更可以傳承文化、解決社會問題。MAX先生告訴我們北歐的設計融合許多異國元素,透過大眾去欣賞使用這些設計後,而了解接納其他族群,進而透過設計達到跨文化的兼容並蓄與社會平等,「全民設計」這個想法,真的十分動人,設計不再是高高在上、奢華的象徵,而應該讓大眾都能更親近、使用。

設計是一種主義:情感設計 - 認同自己
「工人手套」這個例子,讓我覺得設計是感動人心的,透過設計讓工人認同自己,自己不再是「工人」這個過去的歷史階級,「你是電腦工程師,那也跟我一樣是在工作」。透過「情感設計」,大家開始認同自己,也消弭了社會地位。大家都可以穿喜歡的衣服,走在路上,沒有人會覺得階級不一樣。

我們到底覺的設計是什麼呢!? 可以做什麼呢!?
為了得獎而設計,這個設計已經死了,這是老師告訴我的話…
MAX先生也說:「要得獎不難,IF每年有將近一半是亞洲人得獎,但我們生活品質卻沒有提升,所謂幸福的生活來臨了嗎?」

街道似乎一樣髒亂…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117

北歐設計的純淨自然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今天馬克斯先生以她個人不同於媒體報導的角度去分析瑞典斯德哥爾摩這個地方,讓我們也對瑞典斯德哥爾摩這個城市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環境與文化是影響一個地方的設計最重要的元素:瑞典因為很多環境背景和夜長晝短的因素,使得它們對於"家"這個地方非常重視,長時間會待在家中,對於大自然的熱愛也常反映在居家設計當中因此,形成了獨樹一格的北歐風格。值得學習的是他們充分地把民族性和環境特色融入設計思維,那我們呢?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303

北歐是大家所知道的設計國度,今天我們也對這個地方有更深的認識。
馬克斯先生以生活面的角度去分析瑞典斯德哥爾摩這個城市。環境與文化是影響一個地方的設計最重要的元素:瑞典因為很多氣候的因素,使得它們對於"家"有很特殊的情感與意義,長時間會待在家中,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是他們關心的地方,所以對於家具的設計特別令人感動和共鳴。在回頭想想,其實我們擁有的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先後被荷蘭、日本統治,民國戰敗來台,加上原本的原住民朋友,現在還有許多新移民媽媽。我們這塊土地所擁有的故事很多,但是我們卻沒有好好的利用這些特有的文化去做設計,反而不斷的追求別人的東西,所以一直無法突破展現我們獨特的韌性與生命力。

另外,我們亞洲人可以成國際設計競賽的常客,而我們的產品為什麼卻一直無法踏上國際的舞台?因為我們沒有讓別人看懂我們的文化,馬克斯先生也提到,要讓別人認同你的產品,必需要先讓他認同你的文化,我們如何用很簡單的東西讓西方人了解我們是很重要的課題。在分享的過程中發現在台灣有太多的製造業,以自己的觀點在看產品,老闆們因為了解太深,所以做出太多不了解台灣文化的老外們看不懂的東西,有做出易懂的設計可能還會以"不道地"為由被打槍。所以我覺得要讓自己的東西踏出國際,必需先教育老外;而要教育老外之前,必需先教育自己的老闆。

現在有很多的傳統黃昏產業,其實帶有很深的台灣文化特色和別人無法達到的技術,這些產業其實都有很好的條件可以浴火重生,成為新的生命,但大家被"道地"的思想束縛住,不想接受新的型態而搖搖欲墜。這些都是我們新一代設計師可以努力的方向,我們只要能傳承前人的精神,為這些產業注入新的定義與功能性,我相信台灣會展翅高飛。

馬克斯先生演講 / D9710101



在這一次馬克斯的演講中,讓我覺得收獲較多的部份是在「轉譯」的部份。目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特別是在傳統產業方面-的困境就是大部份產出的成果都侷限在島內,並未應用這些產出來創造最大的價值。

近年來,台灣雖然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之下,使得文化創意產業在短短的數年內突然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但是,台灣終就是迷你型的島嶼經濟,因此,在內需市場的擴張必有其上限。再者,現階段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廠商多半是微型企業 (員工人數不足5人),不但要面對同業與中國的競爭,且要自行克服資源與能力不足的問題。

這些很有創意也很具企圖心的小廠商即便是努力地建立了一個品牌來為自己行銷,但是其知名度多半也只夠在台灣島內開心一下,暫時讓品牌成為與同業相刣競爭以及被同業和大陸仿冒然後很灰心地再努力想下一個創意的利器,使得自己這個小小的市場裡分到一些些market share。然後,這樣就可以滿足了嗎?當然不!若有機會可以將產品行銷到國外,何樂而不為呢?可惜的是,當這些小廠商先天就缺乏這些資源與能力時,談何容易呀!

此時,若依經濟學中「外部經濟(external economies)」的論點觀之,小廠商之間的聚集不但可以克服內部資源與能力不足的先天缺憾,且這些小廠商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更能促進創新。但是台灣目前還欠缺朝這個方向發展的動力-我們缺乏一個具有整合力量的主角-雖然我們已經有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了,但我認為若要藉由台創以「推廣」為前題的公部門來進行,還倒不如讓有力的私部門以獲利為導向地進行整合然後經由少數的幾個品牌來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在國際間行銷。

另外,就台灣在產業發展的歷史來看,若真要讓台灣這個後進者的產業升級到足以在國際間與先行者相抗衡的程度,唯有透過國家力量的「具體」介入扶持方有達成的機會(例如,資金方面的獎勵條例與稅制上的優惠等賺錢又N年不用繳稅政府還會發錢的生意我也想跳進去做)。

再者,或許我們在發展創意產業時,太執著於強調「文化」這件事情上了!我認為,擁有文化上的深度只不過是個在進行產品發想時最基本的要件,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欲銷售的對象能接受這一項產品。此時,馬克斯先生所提及的「轉譯」就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了。

簡言之,這些會購買產品的外國人並不需要「認同我們的文化」,而是「接受我們的產品」!用比較不客氣的方式來形容我的想法:外國人憑什麼要因為認同客家文化而讓藍染上身?外國人又憑什麼要因為認同台灣戲劇文化而收集布袋戲偶?

我認為,「共通的語言」才是行銷「符合目標市場需求的產品」時的重點!那麼,何謂「共通的語言」呢?我認為是「美感」-包括了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的美感,而不是執著於「文化的認同」!例如:藍染可以強調圖紋的美感、布袋戲玩偶化身成現代流行動畫的主角(日本的鋼彈機器人可以,我們為什麼不行?)後以公仔的形式販售,接下來就可以等著阿杜仔跑來買「原裝」的戲偶了。

總言之,我認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必須:

1. 藉由集體整合來建立「創造外部經濟的能力」
2. 透過產品美感來挑動「促使顧客購買的慾望」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210

設計應該處理真正應該被解決的問題,處理每個人的每一天的每一件事。

透過馬克斯先生的演講讓我認識了,北歐的設計並不像天氣那麼的冷,讓我感受到是一種心靈上的溫暖。北歐在下午兩三點就進入黑夜的狀態,在下班前早已天黑,一個托兒所的遊戲區,設置了數個造型圓滑的大地燈,解決了孩童在黑夜中戶外遊戲的安全問題,同時讓人感受到溫暖。瑞典的社會強調獨立而自主的生活型態,因此可用單手操作的牛奶包裝因應而生。女性的社會地位進步,雖然可以外出從事工作,但回家還是得完成家事,在北歐冷冰冰的天氣,一隻看似普通的洗碗刷便真正被需要。

北歐的這些設計每一件都真的考慮到現實中所需要的,而台灣面臨許多的社會問題,為何沒有人站出來解決?新移民的遷入、傳統產業的崩潰、國家識別不明......等等,設計師必須考慮的是否不再只是造型美醜、前衛的概念、多元化的功能,而是設計物是否真正被需要,問題是否真正被解決。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109


















那一年的夏天,我們在空曠的草原上奔跑
和煦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夾帶著一絲絲溫柔的微風
身心已被這樣美好的瞬間填滿
思想開始起飛,四處遨遊
所到之處,感染著莫名的文化情感
我們開始信仰這種生活模式,也開始認同彼此的互動關係
過程似乎平淡無奇,但卻充滿著曲折離奇
如果用心觀察,隨手可得的靈感不再躲躲藏藏
而當它傳遞出去被世界看見的同時
人與人之間的記憶將開始同步進行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305

西方不論是歐洲或美式的設計上在我們平常的想法中是充滿浪漫的、簡潔的,是嚮往的一種特別設計,這次介紹的北歐設計上在我的印象中它是很羅曼蒂克的,像是希臘愛琴海旁的白色建築,一切是能讓生活很怯意是很愉快,在北歐的設計觀點中,就像馬克思先生提到它是著重人為出發點,就因為這樣才會吸引人們想要了解北歐設計的造型文化,對我來說也是因為對它的陌生,才更引人入勝。

演講提到北歐的設計是一種商業思想(The design ladder),其中提及的Non‧Design,我想所謂的無設計是指沒有固有的外觀造型設計不像建築那種因為不同國家而不同的外觀,而是重點在於給人的印象,在風格上是延續歷史文化上的傳承加上當時的思考歷程所設計的創新(Design as styling、 as process and innovation),一切是從情感上為著眼點,因為具有處理情感上的功能才令人愛不釋手。

然而在提問到台灣的要怎麼發想這種讓世界上所認可的核心設計概念是非常的困難的,雖然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所擁有的歷史傳承是獨一無二的,許多的手工藝品是令我們驚豔的,但要推展到國外要如何識別達到共識是需要再思考摸索的,不過最近現在也會看到很多台灣不管是人事物在世界上發光發熱,是令人欣慰的,也對台灣未來是正面的幫助助力。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206

馬克斯先生是體現設計生活的行動家

從馬克斯先生一路以來的求學經歷發現不到任何設計教育經驗的影子存在,但是卻能再環境的影響與潛移默化下變身成為體現設計美好經驗的散播者或者說是實踐行動家。不曉得是否真的是國外的設計已經融入日常生活當中, 使得信手捻來也感染影響到再國外求學的馬克斯, 並且想要把這份力量與感受再次傳回臺灣, 我想也許就是因為馬克斯從不是本科出身的另外的關點發現設計, 使得看見許多我們已經麻木或是不曾發現的問題與盲點吧!

分享的過程當中我比較有共鳴的地方就是談到無印良品行銷的問題, 我覺得馬克斯先生提到一個很重要的point, 就是文化傳達的轉譯, 已大直接的分類以亞洲文化明顯與歐美觀點完全是不同的養成, 就像我們提交許多國際競賽的海報設計, 國外的人並沒有辦法直接體現或是認同從我們角度提出的觀點或是創意, 有鑑於此連德國紅點設計大賽都因次特聘華裔評審以徹底從亞洲文化角度了解所謂我們設計的東方觀點特色, 之前讀過的一篇報導就提到, 打便亞洲無敵手的無印良品以直無法切入美國市場, 可謂是一片慘淡血路戰殤, 就如同馬克斯先生說得,  無印良品設計主軸“禪“的觀點根本不被西方人所接受, 美國人更認為這只是為了節省成本所製造的沒有設計品, 他們根本不吃無印提出的禪觀點,  因為美國人的養成文化當中根本沒有“禪“這種東西, 只能說也許亞洲文化的養成觀點相近甚至臺灣幾乎是一昧的“完全接受“與“神般的膜拜“, 我們夢想日本雅痞. 樂活的視覺假象, 希望住在窗明几淨只有大地色的乾淨儉約空間, 接受一家人幸福和樂圍聚餐桌吃著有機食物與封裝餐包的理想生活, 所以我們接受無印良品傳達的“高層次“生活印象, 就猶如馬克斯先冷靜的從第三者角度分析設計給我們聽一樣, 無印的例子我想這只是歐美文化對於異文化不了解也不能體現呼的第一巴掌而已, 很值得我們省思.

最後小弟十分感謝馬克斯先生給我們從不同關點省視的機會, 做了這場講演分享, 小弟只有一個地方希望與馬克斯先生指教, 就是關於power point 的layout 部份, 也許可以嘗試統一的字體或是色調與排列結構, 可以使這場精彩的分享搭配完美的pp讓人印象更深刻喔!以上。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306

這次演講邀請到max先生到學校進行演說,主要在探討北歐的設計風格。說到北歐,就讓我想到IKEA的設計風格,是如此簡潔、典雅,但這是在MAX尚未進行演說時的想法。演講過後才得知,原來她們在設計上是有許多深層意義。北歐因緯度高,所以日落快,大約2-3點太陽就掉到水平線上,許多人門在忙碌一天後,就是趕緊回家,『家』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北人歐有太多間會待在家中,因為這緣故,需使家有溫馨、久留的概念,所以對家俱設計才會講究。
另外一點MAX也指出,北歐設計勇奪國際許多大獎,但他們設計出發點並非是為了得獎,而是以使用者為中心,設計出如何使人好用的物品,就是因為這樣以『人』為出發點,才會使人覺得喜歡,而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吧!這是當一個設計人很需要有的思想。

北歐設計觀點/馬克斯演講 /M9710114

感謝 馬克斯先生與我們分享,他旅居瑞典的生活經驗,並談到他對於北歐設計的觀察現象,演講主題是「設計是個好主義-北歐設計觀點」。
馬克斯個人觀點認為瑞典設計是溫暖的、感性的、優雅的、真實且不浮誇。而非單純以往大家對北歐設計的印象如簡約的、務實的、白淨的等等….。且設計多以居家性設計為主,可能是因為其地理位置天氣型態影響,而影響到其設計方向。
而北歐風格是一種跨文化的兼容並蓄與社會平等的概念,包容了各種異國文化,其設計也是如此。而且他們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美好的時尚,當品味與生活品質都趨於一致時,階級就會逐漸的消失。馬克思也提到他所謂的民主化設計-「設計三段」,且以IKEA為例子說明之,「設計三段」包含了1.低價=美好2.設計=幸福生活3.低價+設計=美好+幸福生活(=IKEA對設計的觀念)在這次的演講中讓我更認識北歐的設計,跟以往對北歐的認知有很多的不同,了解極簡風格背後的設計內涵。一個好的設計是可以被人人享受、品味的,而不是少數權貴的專利品,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幸福的生活。

馬克斯演講 M9710101 / M9710105 / M9710107 / M9710109 / M9710113 / M9710210 / M9710303 / M9710304 / M9710305

設計是個好主義/北歐設計觀點/馬克斯

北歐設計,最容易聯想的就是IKEA,而代表的是剛硬、簡潔、白色的設計。但馬克思先生從幾個品牌的設計中認為,北歐設計也可以是可愛的、溫暖的、復古的、甜美的。

DIS是一個在瑞典受皇室推崇的品牌,融合了中國的廚櫃、土耳其的皮燈以及波斯的地毯;Utopia的老闆是個熱愛東方文化的斯德哥爾摩人,她將東方文化帶入瑞典的設計;Apparat將協和醫院的病床置於店內展售,並認為病床表現了包浩斯的極致精神,極簡而不失其功能。



德意志設計

提倡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是服從於絕對命令、紀律、充滿邏輯與意志的感受。

義大利設計/文藝復興

義大利人極度享受下班後的街頭生活,他們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街頭,因此視覺曲線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在時裝上強調的是美感、曲線。

英國設計/工業革命

以Vivienne Westwood為例,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勞工階級對抗中產階級的語彙。


北歐設計觀點

馬克思先生從這三個國家的設計中說明了:設計與其歷史文化背景的關係息息相關。北歐設計是和瑞典的社會文化背景緊緊相扣的。孫文所說的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馬先生認為設計也是一種主義。


設計是一種商業思想

Non-design/不用設計/在台灣隨處可見
Design as atyling/設計做為一種風格/ 太陽餅包裝

Design as process/設計做為一種思考歷程/華碩EPC、CD形狀的鳳梨餅
Design as innovation/設計做為一種創新核心/ERGONOMIDESIGN手套設計


設計是一種信仰

One man-One vote!


設計解決社會問題

透過牛奶盒的設計來陳述設計和社會經濟緊緊相扣,利用單手便可拿取的包裝機能,解決瑞典社會強調獨立而自主的生活型態。

瑞典接收了許多伊斯蘭民族,與異民族文化的相處過程,免不了的擔心以及害怕,可透過設計來解決社會問題,了解異民族的文化,並利用異文化元素融入設計作品,便可迅速接納異文化,進而了解、混搭以及融合。


IKEA=低價+設計=美好+幸福生活
(為農民創造不一樣的美好生活/或是看見農民的龐大市場)
美好的生活不該分階級,應該人人都可享有,透過品味的合一便可瓦解階級。


設計是一種文化力量的傳承

透過設計與傳統技藝結合,Orrenorf透過設計師與工匠的激盪設計出價格不斐的玻璃藝品。

紅色木馬/SNS X Reebok/強調國家識別

瑞典的設計未來將解決地球(ECO/有機的)、人(Emotional/情感的)、社會(Involve/涉入處理的)的三個議題。


設計應該從每個人的每天的每一件事,解決真正需要被處理的問題。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101

藉由馬克斯先生用其長居北歐的經驗,以在地的觀點與我們分享北歐設計,事實上北歐設計並不像我所想的一直是美好,高品味,穩定的設計市場,其實在商業面來講也出現許多的問題,設計師數量過多導致供過於求,因此將市場打入國際勢在必行,其實現今的市場若沒有國際化幾乎難以生存,但是若要國際話就必須了解當地國家文化習慣,針對當地消費者位他們提供真正需要的產品,其實在目前經濟海嘯與環境惡化的問題中,同樣身為設計系的我們不管現在或是未來,在設計產品時我們是否應該停下來思考,什麼樣的產品才是對現在環境及人們真正需要的,過多的設計真的是消費者需要的嗎?如同演講中所介紹的工人手套,儘管手套的外形明顯是工人所使用,但是卻清楚的表現出工人的專業度以及受傷時手套賦予手的保護措施,同時提高了使用者對自己職業的自信心,這就是他們真正的需要!!
然而台灣的設計市場使否也應該停下腳步好好思考,國際化與環境變遷是我們必須改變自己所要思考的課題。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105

這次由馬克斯先生所演講設計之神的國度-北歐設計的觀點,讓我又增進了自己的視野,觀察馬克斯先生的學歷,他是政大法律系畢業的,研究所也是英國的雪菲爾大學的法學碩士、企管碩士,和法國的商學碩士,仔細看了這麼多漂亮的學歷,看不到有一個是設計相關的,可是馬克斯先生卻能夠對設計有如此的熱情和獨特的見解,讓我覺得蠻驚訝的,而或許從不同的領域的視野能夠看到一些我們所無法發現的盲點吧。

馬克斯在演講中談到了情感設計的問題,也有談到IKEA它就是等於低價+設計 = 美好+幸福生活,它的理念是要讓買不起名貴傢俱的人們透過IKEA擁有一個舒適的家,或許他那種為了讓社會大眾能夠有一個舒適的家是讓人感動的,也或許他那種為了賺錢而看到那一塊區域的視野是讓人感到佩服的,但不管是怎樣,IKEA的成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事實,它成功的將他們自己的理念和北歐的設計推展到全世界,但我們台灣可以有這麼一天嗎。

其實我覺得台灣本身的條件算是不錯的,因為台灣有很強的製造業,在技術和品質都是可以接受考驗的,許多國外的公司都還要來找我們台灣的製造業做代工,才能生產出他們所要的產品,這是其它國家所沒有的優勢,而要論文化的話,我們台灣有許多的工藝,像我以前實習過的台灣工藝研究所就是個例子,裡面有石材工坊、竹藝、木工、金工、染織、陶藝等許多的工藝,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工藝和文化理念,透過設計的整合,再直接由我們堅強的製造業生產成產品,然後用我們便捷的運輸業,直接推到世界,這是我們可以努力的。

但要達到這個理想也要知道別的國家的需求是什麼,像無印良品在台灣算蠻紅的,東西也不便宜,雖然我覺得可能是雜誌上常報導間接宣傳,但還是很受歡迎,可是透過馬克斯先生的演講,我才知道原來他在北歐賣的並不好,北歐要的並不是無印良品那種設計,而且北歐的設計本身說不定就比它強了,所以馬克斯先生舉這個例子真的是蠻值得我們台灣的設計和建立品牌做為借鏡的,讓我知道其實設計也有地區的差異性。

透過馬克斯的演講我才知道原來北歐設計非常飽和,設計畢業的學生非常的多,很多都找不到工作,最後不得已只好轉業,我覺得台灣也會有這個現象,光是看每年新一代設計展就知道畢業的學生有多少,但設計卻不像製造業一樣需要那麼多的人力,所以我覺得現在設計的科系算是蠻熱門的,但到最後如何避免淪為步上瑞典設計他們的後塵,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馬克斯演講 / M9710212 / M9710301 / M9710302 / M9710306

台灣普遍對北歐設計的印象:

極簡、正面、材質

馬克斯介紹了瑞典在地的真實設計案例和其意義,首先透過一個攝影師的作品發現,公共場域充斥了年輕人的塗鴉,似乎是要抒發心中的不滿,馬先生形容為黑暗力量的支配,然後放了三個居家設計的實例。

DIS,皇室的最愛,充斥了中國、回教、波斯等風格。Utopia,其老闆酷愛東方風格,所以產品亦充滿東方風格。Apparat,則是留英設計師把包浩斯的精神用在中國的寢具上,把極簡風發揮至極致。

然後馬先生概述了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設計:

德意志設計

代表了生活的態度,馬先生透過了解黑格爾、尼采,發現德國設計是所謂的絕對命令,充滿邏輯和意志的感受。

義大利設計

強調美感、線條、性感,因為義大利佬喜歡於街頭歡度下班時光,所以無形中增加曲線的運用和服裝的重視。

英格蘭設計

關鍵字為「工業革命」、「勞工」,例如知名設計師衛斯特伍德的作品中,充滿了勞工階級對抗中產階級的語彙,勞工意識十足!

北歐設計觀點

設計=主義

從這三大設計中不難發現:設計和歷史文化緊緊相扣!故得證:北歐設計是和瑞典的社會文化背景緊緊相扣的。且孫文說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所以馬先生認為設計是一種主義。

設計=商業思想

1.Non-design:不用設計
2.Design as atyling:設計做為一種風格
3.Design as process:設計做為一種思考歷程
4.Design as innovation:設計做為一種創新核心

設計=信仰

One man, one vote!

1.卓越功能帶來良好感受
2.簡單實用優雅美好
3.跨文化兼容並蓄的概念

案例:IKEA低價+設計=美好+幸福生活

所以:
1.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美好的時尚
2.透過品味合一始階級逐漸消退

設計=文化力量的

關鍵字:傳承、工藝、識別、共識

透過設計強調文化傳承並與工藝結合,加強國家識別度。

最後有同學問道台灣為何打不進國際市場,他強調「轉譯過程」的重要,泰國新一代設計師就有這方面的共識。馬先生以台灣茶葉在國外市場銷售不理想為例,他認為台商著重層面得加以改變,找到外國人的好惡才能找到了當地市場切入點。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103

00馬克斯先生以旅居瑞典的觀點來為我們介紹北歐設計,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視野。或許我們都太以自我的立場去看這個世界,以台灣這個小小的地方,所產生的世界觀,受到主流媒體的影響,受到浮誇不自然的渲染,而看不見遙遠國度的全貌,很高興藉此機會聽到一點不一樣的論述。


00曾經有一期的天下雜誌也介紹北歐的瑞典,說道瑞典人不像台灣人的處事,他們著重於自我的享受、強調「off」哲學,雖然造就了休閒、美學,卻也為他們的工作帶來低效率的弊端,我想,這也是主講人所提到的,北歐不是一如往常的只有光明、美好、經典的一面,一體二面如果都了解,才能是真正體會。


00看看別人,想想自已。回過頭來看台灣,現在好像還沒有深刻的體會,沒有以台灣生活、文化為出發而出色的設計作品,被操作的語言,浮報的社會現象,雖然一直有人耕耘文化的園地,卻不見具體的成效,我們該從何做起?或許看看做得好的人是怎麼做的,但是什麼又是做得好的呢?演講最後的台灣與大陸觀摹論,讓我們都不禁莞爾也為這場演講留下無限思考的空間。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110

馬克斯先生以一個非設計師的觀點切入北歐設計風格的詮釋,他觀察到被世人所稱頌的北歐設計並非只有物質層面與極簡的手法,許多的文化影響與生活習慣其實大量被運用其中。高緯度的北歐在冬季往往是冰天雪地,相對的人們待在室內的時間增多,因為如此,人們開始注重室內空間裡生活用品的設計,造就了如今的北歐設計風格。

北歐的天氣導致人們成為家居動物,更使生活用品設計成為一種設計顯學。反觀台灣,雖然我們沒有嚴酷的天氣,但融合許多殖民文化與民族的過往歷史,是否可以幫助台灣在設計領域有更多的刺激與創新?

身為設計人,我覺得能夠聽到像馬克斯先生這類非設計人詮釋設計的演講,更可讓我體會到設計領域中不同層面的聲音,進而去反省自己的設計是否面面俱到。同時,我也同意馬克斯先生提到的設計轉意,台灣在產品設計的轉意手法的確需要再深入,透過轉意的方式讓台灣文化可以被世界接受,讓更多人看到台灣設計師的創意。

馬克斯先生演講 / M9710107

此場演講在馬克斯先生的介紹之下,讓我們更進ㄧ步了解北歐的文化!不過老實說,演講者的表達陳述方式以及那不具美感的ppt使我整場演講ㄧ直呈現昏睡狀態,一直到了Q&A時間,一位同學問了馬克斯一個問題【北歐人的自殺率真的很高嗎?】馬克斯先生思索了一會兒,婉轉的說【北歐人是自我實現很高】,此時才切入我的心坎驚醒夢中的瞌睡蟲仔細的去聆聽馬克斯先生對於北歐人自我實現高的闡述…

我想,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在開始自己的新人生時都會對未來有所期許及期望,我也不例外,但往往自己所捏造出來的成果往往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自我要求是件好事,人會因為夢想而更偉大,但常常會因為自我要求過高而很難在快樂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以前是…現在是…但願未來不是…我仍然還在尋找一條屬於自己該走的路,也期望著這一天的到來!

馬克斯演講 / M9710106

平時我們在設計叢書跟經典中尋得的北歐設計是光明的、簡潔的、充滿感性的,其實在此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隱含了北歐人對於文化的救贖,不同以往,馬克斯先生跟我們分享了北歐的陰暗面。
我發現,北歐人很愛他們的國家,常使用國家的景物融入於設計之中,所以北歐的設計之所以與眾不同的特點,"產品氣質"折服了許多非北歐人的心。
我們或許該開始思考,什麼是台灣的氣質?台灣產品也可以有不同的面貌呈現在國際舞台。

馬克斯演講 / D9710104

談到北歐設計,除了北歐櫥窗店裡販賣的產品,接觸最多的就是IKEA。感覺上IKEA就像是北歐設計的廉價版,基本上它還是繼承了這個簡潔實用的設計,但材質與做工這幾年一直往粗糙的方向一路而去。也許因為有1/3的產品已經是在中國生產的,有設計感且大方,但損壞率極高。北歐品牌中讓我覺得忍不住要擁有的應該是iittala出產的Aalto了,結合了玻璃傳統工藝與多湖泊的型像,這一個Vase即使只是簡單的流線造型,也足以另人神游嚮往到北歐去。





在聽完幾場名設計師或導演或旅外設計評論家的演講後,我覺得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非常的愛台灣這塊土地。
台灣的豐富族群不少於瑞典,但對傳統工藝的重視與行銷顯然還不足以與瑞典相比擬。倒不是能說是因為台灣以公務員為主流價值關的體制對設計文化的掌握不佳,我認為台灣的年輕設計師也應該以對我們國家的認同感與榮耀感來做為設計的出發點,將北歐設計發展的經驗台灣化。

馬克斯演講 / M9710111

馬克斯先生與我們分享了他旅居在北歐時所觀看到的設計,並介紹我們所不知道的北歐設計,那不是我們刻板印象中剛硬、冰冷、極簡的風格。馬克斯先生也以本身的觀點,闡述瑞典更多樣的面貌,從環境、文化、民族意識讓我們更深刻地體驗到北歐的生活型態並將其帶入到北歐的設計風格裡。其中,馬克斯先生有提到設計對北歐當地的居民來説,是一種社會信仰,也是屬於每一個家庭的,主要在強調功能可以解決社會問題。他們也特別重視文化力量的傳承,可見一個國家的設計風格與其文化有很深厚的關聯,我們也發現北毆的設計是為需求而生,優雅且美好。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反思,深入了解我們自身的文化、歷史與環境,重新檢視設計的本質,使台灣的設計也能逐步衍生特有的風格。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馬克斯演講 / M9710202

馬克斯在演講中所介紹之各個國家的設計風格,絕對命令、邏輯、感受的德意志設計,線條曲線、用耳朵溝通、街頭動物的義大利設計,重視家居家庭的北歐設計,工業革命、龐克、勞工意識的英國設計,整個社會潮流與環境深刻塑造了每個國家獨特的面貌,驗證了設計是與歷史文化緊緊相扣的。此外,提及最多的北歐設計,之所以在今日備受矚目,不外乎是注重感覺理論而生的適切性,設計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更進一步說就是「好的功能是在解決社會問題」,這也是為何北歐的無線通訊業得以如此發達,全是為了打破冰天雪地嚴峻環境下人際無法溝通的困境,因此我們能夠拿著NOKIA的手機在瑞雪中撥一通電話給你親愛的家人。對人類而言,最難以切割的便是情感,以情感為導向的設計,簡單實用且優雅,這是最純粹也是最雋永的美感。

馬克斯演講 / M9710205

談到北歐設計第一個給人的印象就是簡約時尚,大部分人談論的都是產品、家具上的形體,一味的推崇、仿效卻很少深入了解他們設計的中心思想。馬克斯藉由自己本身的經歷和觀點,介紹瑞典更多不同的面向,不只是設計,更包含文化、社會、種族等,也讓身在台灣的我們,經由馬克斯的演講對瑞典有更深層的認識。

設計是一種社會信仰│設計是屬於每一個家庭。
設計的表現不論是思考模式或是呈現方法,都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歷史、社會、環境等息息相關,所以設計的風格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設計師對文化等的整合以及內化後所呈現出來的。

●「瑞典人經濟與美學層面的思考→追求實用性與單純,排除不必要的因素,以最少的材料、最直接的溝通語言、最適當的方法來滿足。」
馬克斯談到很多層面,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瑞典的紙盒牛奶瓶,乍看之下好像沒有什麼不同於台灣的地方,但是裡面的設計卻蘊含了對「人」的重視,例如:側面瓶身的寬度設計為一般人可以一手握起的尺寸,即使老年人也不會因為手的力氣不足而無法獨自拿取;在瓶身圖案的設計上,也用簡單的粗細線條表示牛奶不同的乳脂程度,讓民眾可以快速的分辨,因為瑞典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模式,所以設計便依這個理念出發,設想把生活利用卓越的設計變的更方便、更自主,即使老年人也因為自主性獲得自我的尊嚴。

隨著北歐設計、日本設計等越來越受到重視後,一股極簡的風氣也吹向台灣,彷彿給人極簡才是時尚的代表,老實說我也很喜歡簡約的設計,直接大方的設計表達方式讓人嚮往,但是我們也不應該漠視屬於台灣設計的精神,設計師林明弘利用阿嬤的花布,讓台灣的設計走入國際,台北LV旗艦店重新裝潢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的時裝秀,林明弘設計師就是利用花布裝點佈置,花布鮮豔的色彩,繁複的花樣也展現了台灣文化的熱情、美學價值以及台灣人的共同記憶。找到屬於台灣設計的這條路或許還需要花一段時間,在這之前我們也應該從了解、認同自己的文化價值開始,才能像北歐設計一樣逐漸形成其特有的設計風格。

民主化設計│美好的設計,該不分階級,為人人享有。
常在報章雜誌中看見評論一個名人「品味」的議題,我常在想現在人對於品味的判定難道不是和金錢有很大的關聯性嗎?或許說的理想化一點內涵也是品味好壞的一大關鍵,但是大眾卻還是由穿著打扮,使用的商品作為主要的判別,因為富裕所以可以購買到好的設計的服飾、商品,即使心靈空泛也可以是有品味的代表,相對的,經濟不允許的人呢?因為沒有稱頭的外在行頭,即使擁有豐富的內涵也不易被看見。

設計應該是讓生活社會更好所產生的,並不是貧富的象徵,也不應該只是炫燿的工具,雖然民主化設計對我們社會來說可能還有些距離,不過還是希望我們可以朝這個目標前進,完成這個願景。

馬克斯演講 / M9710204

  馬克斯先生提到了瑞典所闡述的設計階梯(The design ladder)之概念,他們認為首先是不用設計(Non-design),亦即許多事物的產生一開始都不帶有設計的概念,接下來為了改進便開始成為一種風 格(Design as a styling),開始讓消費者對於產品產生出印象。更甚者則將設計做為一種思考歷程(Design as process),像是華碩的Eee PC便是將設計作為改善產品之思考歷程的產物。最後則將設計做為一種創新核心(Design as innovation),讓設計不僅可以改善舊有事物,更能以設計為出發點而開創出新產品、新事物。

   此外,從馬克斯先生的演講中可知,他在欣賞、瞭解藝術及設計時,不僅審視作品本身的內涵,還會再回顧作者所處國家或地區的文化背景及歷史淵源,像是許多設 計是從其歷史淵源中找尋作品的源頭及養分,而這也是馬克斯先生所看到的背後涵義。以往時常是以本身的文化背景來看待異國的作品,很難感受到作品的真意與內 涵,而經過馬克斯先生的介紹後,讓我對於藝術及設計作品的看法能更有感受與感觸。

  就如自由落體的陳俊良先生所說,他將東方的風格帶回舞台上,找出華人原有的文化跟歷史,因而創造出不凡的作品。若是我們都能在創作時將台灣原有的文化融入作品中,或許將會有越來越多人發現台灣,也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真正的創作出「台灣」的設計。

馬克斯演講 / M9510113

設計是個好主意 X 馬克斯

【SORUCE OF INSPIRATION】

這就是瑞典的USP- 東 西 混 搭、 自然與科技並存。沒有意識型態、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觀看、吸收、消化所有的觀點,再以瑞典的方法呈現給世界─內容提到以簡單來說瑞典是以世人所認知的瑞典來推銷新的東西,例如IKEA、 ABSOLUT、Volvo…,眾人所知的品牌讓你知道它是從哪來,令我所思的是,我們在推銷新品牌新東西時,多用科技的品牌來說,卻沒有一個以設計主導又被眾人所認知的品牌,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而瑞典成功的將東方之美帶入北歐設計,創造新感官。

【轉譯】

要將台灣產品推銷到不同文化的國家,必須經過「轉譯」來讓大家了解並接受,馬克斯先生以台灣茶為例,並不是我們所謂的好茶對外國人來說就是好的,以「小茶栽堂」有機烏龍茶來說,或許不是冠軍茶,但他以簡潔的包裝打入市場並被接受,不需要攏長的內容,這讓我們知道並不是我們一昧的把好東西推出去就要國外的人接受,必須經過轉譯的過程,讓好東西變的容易了解,就像我們參加國外比賽而言,不能以我們的文字內容及繁雜的意思直接呈現,必須以他們的語言、思想作轉譯後,更能讓他們來了解自己的作品以及台灣的好文化、好產品,好設計。















馬克斯演講 / M9710108


「設計是個好主義-北歐設計觀點」


馬克斯先生分享了他旅居北歐時期所觀察到的現象,並且提出他的觀點,顛覆了我們原有的認知。


馬克斯先生提到當提到北歐設計,我們想像到的多半為簡約造型搭配單純的色系,營造出一個務實的感覺,然而,這只是我們經由媒體報導所認知的北歐的其中一面。對於馬克斯先生而言,北歐是一個用色繽紛,思想多元的設計文化背景,他們是大膽的、活潑的,我們錯過的是他們真實的一面。


其中我對演講者提到的有關文化影響設計的內容感到十分贊同,的確,一個時代背景會激盪出的設計才是有故事背景的。他提出了幾個例子: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家,這些國家經歷過不同的文化歷程,這是別人所沒有的,所以當他轉化成設計時,他會有一定的自我色彩,那是一個標的,是獨特的,此時又要反問我們自己:那麼什麼是台灣的色彩呢?這個問題其實在這學期的演講中一直不斷的被提出,然後在大家都在尋求這個解答的同時,卻也令人不勝唏噓,難道我們的色彩就只有產生在政治的紛爭之中嗎?


設計是屬於每一個家庭的,也是每一個人的。他可以是很艱深的課題,也可以是很簡單的生活體驗,希望我們能夠藉由別的國家成功的例子,做為我們的借鏡,努力的尋找出屬於我們的色彩、風格,設計出屬於我們的生活。



馬克斯演講 / M9710112

馬克斯以他長期旅居國外的觀點,用在地的角度跟我們分享他在北歐看到的一切。

北歐冬季冰雪覆蓋,日照時間短,因此人們最常活動的地點就是家中。因此北歐

設計很多商品強調居家產品,以及那種幸福感。北歐設計也並不是如同神話故事

那樣的夢幻美好,近年來北歐設計的商品敵不過中國製造低價商品的傾銷,陷入

低迷。

台灣的設計呢?有待各位新銳設計師的努力,讓台灣擺脫政治上的打壓,讓世界

看到台灣。

馬克斯演講 / M9510113 / M9710103 / M9710106 / M9710108 / M9710110 / M9710111 / M9710112 / M9710114 / M9710117

設計是個好主義 / 馬克斯
http://tw.myblog.yahoo.com/maxsmile-sthlm

馬克斯先生用其長居北歐的經驗,以在地的觀點與我們分享北歐設計

設計是一種主義,那什麼是主義呢?

孫文說主義是:
--------------
一種思想
一種信仰
一種力量

北歐觀點言之設計:
----------------
一種商業思想
一種社會信仰
一種文化力量

我們對北歐設計的了解多從媒體的報導還有國內一些販賣北歐商品的代理商

,感覺到北歐設計的一切是多美好,但馬克斯說以瑞典來說,近年來設計產

業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主要有兩個原因,1)是設計師的數量太多,

比當地的警察還多(三萬多人)。2)產品太貴,北歐的國民經濟水準較高,工

資原物料也較貴,因此生產出的產品在市場上單價比較高,價格競爭力不足

,無法與亞洲低價商品相庭抗禮。由於以上兩個因素,瑞典政府舉辦了「瑞

典時尚週」,企圖重新包裝瑞典設計,拯救低迷的設計產業。效果如何呢?

有待時間的檢驗。



馬克斯也提到產品如果要銷售到不同文化國家,要「轉譯」。什麼是轉譯呢

?就是將產品設計轉換成當地人能了解的樣子,但不要用複雜語言解釋一堆

,外國人聽不懂的,或是要花很多時間去解釋他們才能了解。馬克斯舉了個

茶葉的例子,台灣茶百百種,價錢各有不同,品質也不同。有的講究口感,

有的重香氣,有的查說它會回甘像現泡的一樣。外國人不懂這些專業茶道,

他們就是要一杯好喝的茶,因此有個品牌找到了這樣市場切入點,而且他成

功打動老外的心,不用詞藻的包裝,簡簡單單就是最好的說明。















(小茶栽堂有機烏龍茶)


台灣的設計要如何走入國際呢?在一片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深刻認識自己當地的文

化,才有辦法創造屬於自己國家的格調。什麼是台灣設計?有待各位新銳設計師一起

努力,讓台灣的設計發光發熱。加油,好嗎?!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馬克斯演講 / D9710102

馬克斯提及的產品轉譯的過程,正如同在認知的過程裡,是吸收延伸過程而不是取代的過程。當使用者面臨到相關系列的新產品時,會將本身的經驗投射在新產品上。設計師在進行新設計時,便必須注意到收訊者(使用者)適應與歸納的能力。也就是你總不能跟一個瑞典人說台語吧!而是以彼此都能理解的設計語言。因此,就從符號學關注訊息及文本脈絡如何與人們互動而產生意義來看待北歐設計 --- 去感受到許多不同於我們習慣的文化、思考方式,還有更多對世界的關懷。

馬克斯演講 / M9710113

馬克斯先生用了與雜誌不同的觀點來解釋北歐設計,這是他一直在演講中強調的,設計絕對會與這個國家歷史演變,生活型態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提到北歐常下雪以至於家具設計產業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便讓人省思。

‧他提到設計可以是一種商業思想
一種商業思想→設計階梯(The design ladder)
‧Non-design(不用設計)
‧Design as atyling(設計做為一種風格) ex.台中太陽餅包裝改進
‧Design as process(設計做為一種思考歷程)ex.華碩epc
‧Design as innovation(設計做為一種創新核心)ex. ERGONOMIDESIGN

以ERGONOMIDESIGN人因設計公司設計手套的過程為例,透過手套改變人內在的想法,來說明情感設計的設計歷程。

在我們看到許多表面的現象,背後都有其發生的道理,要以宏觀的角度來看事物,這是這場演講最大的收穫。

陳俊良自由落體總經理演講 / M9710113

知白守黑-在潔白光明時候沒有自傲的表現,了解拿捏分寸;在低落時要想辦法破繭而出,拋開已有之學而虛心待知,而不要自我放棄。我想是陳俊良先生在這場演講中所要傳達給我們的人生哲學。

書中的道理,應用到設計上,成為強而有力的後盾。從前未想過文字有如此大的力量,能夠成為設計的語言,一字一句的刻入心裡,不禁佩服陳俊良先生使用文字的準確度,使之為設計帶來的深度。

作設計的四個方法
1累積看法
2沈澱想法
3決定作法
4呈現說法

說法是我覺得最難的,往往一件作品說法無法正中紅心時,力量難免就削弱了些,但是如果說法能打動人心時,便讓人難以忘懷。但是道理與知識的的累積,需要潛移默化和心境上的轉變,有朝一日方能變成自己的哲學,那時便可運用自如。

北歐設計觀點/馬克斯演講

設計是個好主義,北歐設計觀點。

運用光明與黑暗的力量,這非巫言術語,是生活而務實的北歐設計。

將設計牽扯到了主義的層次,很宏觀,但很難理解;設計於現今都還無法成為一個學,設計學,只因在設計的真理(假設有這種東西)中,不變的只有任何事情都是在改變的,創造新的事物云云。北歐地理環境,日照少,氣溫寒冷,也許很多人將北歐設計的簡潔俐落歸因於此,而忽略情感設計才是其核心概念。情感設計,於設計中加入使用者價值,使其在使用產品的時候得到被自我實現,歸屬感,尊崇,超越等意識。是的,馬斯洛,但這種馬斯洛階梯也非完全正確,人們再現實中是同時在追求這些東西的,挨餓的藝術家,尋求的便是自我實現的超越,而北歐設計也在此著力。

印象深刻的反而不是在各色風格的家具,而是向晚路上的幾個發光石塊,撫慰歸家時天色已暗的孩童;IKEA的價值在於,低價加上設計等於美好加幸福;北歐跨文化的兼容並蓄,反映在設計上為了消彌種族隔閡的努力;在在都顯示,北歐設計將歸屬,超越等高階價值,建立在基本的需求之上,從根本做起,從而實現完整的人生旅程,而後傳承。

選擇對我們有意義的事物,藉以感知我們感知的事物。沙特

馬克斯演講 / M9710201 / M9710202 / M9710203 / M9710204 / M9710205 / M9710206 / M9710207 / M9710208 / M9710116

演講題目:設計是個好主義

主講人:馬克斯

我們從媒體所得到的資訊,是北歐的設計簡潔、極簡、正面、強調材質……,強調北歐設計是多麼美好。但對馬克斯先生來說,北歐設計是有我們所不知道的意義的。

Plan ett三位設計師所開設,他們認為北歐設計不應該都是白色的,所以在他們的設計中會出現粉紅色、紅色,牆上掛的是當地攝影師所拍攝的作品,他們認為北歐設計為什麼不可以是可愛、復古的。

 

DIS瑞典皇室最喜歡的品牌之一,內部有中國的高櫃、伊斯蘭皮獸燈、 波斯的地毯…….,這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北歐設計。

 

Utopia充滿東方風格的北歐設計,店主是斯德哥爾摩人,她到東方旅行後想將東方風格帶入瑞典。水藍色(Agua Blue)的燈,便是中國燈籠的外型,但這個正是出現在瑞典的北歐設計。

 

Apparat設計師瑞典人,在英國求學,喜歡包浩斯風格。他認為中國的一張病床是包浩斯的極致,最簡單的功能性就是美,所以他在店裡擺了兩張協和病院的病床,而牆壁是淡藍色的,旁邊擺放就醫院裡的鋼杯。

看完以上的照片後,我們知道我們所知的瑞典設計,和真實的瑞典設計是不同的。

 

德意志設計

馬克斯在旅行的過程中,發現台灣有一本中國時報所出版的德意志製造,但是看完後還是不了解德國設計,後來他發現德國設計就是德國人生活的態度,所以他去了解黑格爾、尼采,發現原來德意志設計在談的是所謂的絕對命令,充滿邏輯和意志的感受。

 

義大利設計

義大利設計是美感、線條、性感,麥克魯漢理論中提到聽觸型的社會文化,以及街頭動物,所謂街頭動物,是指義大利人在下班後會在街頭喝一杯咖啡後再回家,因為他們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街頭,所以視覺曲線會變成關注的焦點,反過來說,北歐受到天氣的影響,而多關注家庭。那台灣關注的是什麼?台灣人關注的是上網購物、上網交友……,所以台灣有名的是華碩、宏碁、遊戲。

 

英國設計

英國設計中有站在勞工的角度對中產階級的抗議,屬於經歷工業革命後的勞工意識,其中還有Vivienne Westwood的設計。

 

歸結各種國家的設計,設計是和歷史文化緊緊相扣的。

 

北歐設計觀點

孫文說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北歐設計是和瑞典的社會文化背景緊緊相扣的

 

‧他提到設計可以是一種商業思想

一種商業思想→設計階梯(The design ladder)

Non-design(不用設計)

Design as atyling(設計做為一種風格) ex.台中太陽餅包裝一直在改進

Design as process(設計做為一種思考歷程)ex.華碩epc的例子

Design as innovation(設計做為一種創新核心)ex. ERGONOMIDESIGN

 

ERGONOMIDESIGN人因設計公司設計手套的過程為例,透過手套改變人內在的想法,來說明情感設計的設計歷程。

 

我們可以選擇對我們有意義的事物,藉以決定我們所要感知的事物。《沙特》

 

‧他提到設計可以是一種信仰

設計是屬於每一個家庭的。Elien Key《大眾之美》

意旨的是透過設計讓瑞典的每一個人有尊嚴地生活。

 

在每場守護瑞典的戰役中

死去的不僅是貴族與富裕階級

One man-One vote!   瑞典詩人Verner von Heidenstam1899

意旨的是設計和社會經濟緊緊相扣

Ex.牛奶盒的設計讓每個人都能方便使用,卓越功能所帶來的良好感受,這是瑞典人理性思維的表現。

 

簡單、實用、優雅而美好的設計

他舉了一個3個腳架所構成的燈和平面的窗簾為例,來說明追求實用性與單純,排除不必要因素,以最少材料,最直接的溝通語言,最適當的方法,來滿足家庭生活……

 

Inspiration&Rattvisa

‧跨文化的兼容並蓄與社會平等觀念

‧這是瑞典人溫柔感性之所在,不僅重視從北歐歷史與自然景觀中得到的啟發,更熱情地擁抱一國的風土民情;同時並進全力地已設計來消弭瑞典社會中因不同文化、種族、貧富與階級所產生的差異。

瑞典希望透過設計將多元民族的元素融入家庭中使用。

民主化設計(Demokratisk Design)三段邏輯

1.     透過低價,低價等於美好。

2.     利用設計提高社會中每一個人的生活品質,設計等於幸福生活。

3.     IKEA=低價+設計

    =美好+幸福生活

美好生活應該不分階級,為人人所享有。1899

 

透過IKEAH&M這樣的品牌內化到瑞典人的血液中→台灣設計呢?

若沒有思想為核心,僅為設計而設計,為了得獎而設計,設計沒有思想核心,美好生活就不會來臨。

 

‧他提到設計可以是一種文化力量→承傳

透過設計強調文化傳承,和國家的工藝結合。例如:Orrenorf生產玻璃產品

透過設計強調國家識別。例如:sns X Reebok

透過設計強調達成共識,每個人每一天的每一件事,都由國家來帶動。例如:老人步行器、滑雪帽、焊接頭盔

設計它也是瑞典百年手工藝,以及北歐傳統文化的一個載具,它已成為瑞典人民凝聚共識建立民族自信發展文化識別的一項利器。

 

瑞典設計的真實面容→它是中庸、是胸襟開闊的;是不譁眾取寵的,所以引用民有、民治、民享的概念,是design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瑞典設計工藝學會指出未來將解決地球(ECO)、人(Emotional)、社會(Involve)三個議題。

最後,希望透過設計師的手引領台灣找到一個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