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周育潤老師專題演講 / M10310203


周育潤老師為台灣知名產品設計師,現任KEV Design 負責人,本次演講主題為「design transformation」,共分為下列七個主題:

1.     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
      由義大利經典設計alessi 馬桶刷說明過去利用增加產品獨特性對應到目標族群,賣到更好的價錢。但現代這樣的馬桶刷設計早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廉價又耐看的便宜馬桶刷,M型化消費是商品的趨勢不是很低價,就是很高價,重點是搶得先機 創造首先的獨特性。但在現在 經濟不景氣的時代 企業不想投資在找到好設計的成本,想成就好的設計是很難的。


2.     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

 設計師必須具備與眾不同的時代洞察力,不只是會畫圖和製造產品。lisa, krahn, 1988 穿戴式的電腦即表現出對未來生活的想像;carl ross allen and peter Allen, 提出Technolust遠端情趣衣,意識到未來網路影響到人類生活和慾望,透過設計的方式講出來。這些概念都呼應了即將發生的趨勢,與人類生活型態的實踐與想像息息相關,設計師要提供想像力,帶領技術人員達成解決問題的滿足。最後周老師提到數位相框的使用改變了照片的使用習慣,很少人真的把相片洗出來,如何不洗照片的同時 可以使人與人的感情更拉近的方法。


3.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設計開始考量到環境負荷問題,強調多次利用的設計應遇而生。如W hotel將飯店的塑膠廢棄物重製成可重複利用的杯墊。在傢俱製造上由木製朝竹製設計發展,因為竹子具備生長快速且廉價輕盈等特質,在台灣文化中意義重大—米蘭家具展曾展出周育潤老師設計的竹凳椅。

4.     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設計由滿足個人物質需求到滿足社會需求,社會需求可解讀為設計能帶給社會什麼樣的改變,如2016台北設計之都便傳達類似的概念。周老師提到捐獻箱設計案例 透過錢幣撞擊感應器的方式,觸控開關產生預錄的聲音,達到與捐獻者的互動 善念的設計。

5.     Design from mass to one

工藝製造的風潮興起,包含手作品逐漸受到良好的推崇,在大量製造商品逐漸無法滿足個人身心需求,除了工藝設計外,設計朝藝品的發展也成為一種可能,如杜拜設計節展示的設計商品,設計與藝術的界線逐漸模糊。

6.     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體驗行銷不再只是行銷企劃中的推廣策略,逐漸延伸到體驗設計,設計的未必再是單一的商品,而是一個服務流程,消費經驗的設計。

7.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最後,周老師語重心長的提出一個困境,在設計軟體和知識愈來愈容易習得的未來,設計師的工作與技能很可能被許多轉職或後進者快速學習,進而取代,那學習時間如此長的設計科班學生,到底具備什麼樣的優勢呢?
對於這點我雖然緊張,但仍抱持著些許信心。我相信認真的設計科班學生不會把這個問題當困境,而是應該有一種產業有新血進入的歡迎姿態,每個人的學習經歷都是累積的,許多後進者或許擁有很好的天份與學習動力,但沒有基礎知識的薰陶,仍然需要花時間與學費去彌補。比較擔心的是,科班學生不認真於自己的本職學能虛度光陰,那還真的不知道拿什麼跟人比了。

周育潤演講 / M10310207

本次周育潤先生的演講,給我帶來許多在設計思考的不同面向。他的分享架構有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
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Design: From hardware to software.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Design: From mass to one.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從馬桶刷的差異,以及一開始二十年前的前衛設計概念到現在實現的對比,做了一個很引人入勝的開場白。
之後提到永續資源的應用,以竹編電風扇開始、一直到竹編椅、竹編沙發座,開始談到創新、傳統產業的延續,以及是否能透過設計來讓這珍貴的文化技術能夠繼續的傳遞的可能性。這讓我十分感動,因為達成的目的不只是設計品的完成,而使能夠透過設計回饋給老技術、還有幫助經濟、能力上有需要的人。
另外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他把孩子畫的檯燈圖畫,透過現代技術而實現製作出來成真實的檯燈,作為孩子的禮物。這比起客製化商品,印個圖案、打個名條,是更令人驚豔的成品,「因為那是自己畫出的屬於自己的檯燈,所以他看到其他種的檯燈也不會像特別擁有。」 周育潤老師說道。 也許未來這樣的技術,會隨著科技進步的關係,越來越普及化,門檻也越來越低,到時候人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設計。隨後,他提出一個希望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就是身為專業設計師的我們,面臨未來這樣的趨勢,我們要如何跟一般人展現出區別性?以我們的能力在未來可以做到什麼程度,角色定位為何,怎麼更進一步前進呢? 
對我來說,設計師的價值在於把精神、概念與實際技術結合的運用能力,還有用設計表達的精準度,來打中消費者內心產生共鳴,這方面是我們可以努力更挖深、拓寬的地方。在未來若加上創新的思維跟跨領域的結合,相信也是能夠更提升一個層次的方向與目標。

周育潤演講 / M10310208

周育潤先生現為KEV Design之負責人,這次的主題的是「Design transformation 設計的轉變」,從不同主題提出不同的趨勢也提及了未來設計師需沈思的問題。

段落主題如下:
From top to bottomFrom tech to humanityFrom hardware to software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From mass to one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周先生的竹子工藝設計,周先生執行竹子相關的設計,原因是因為竹子是替代形的材料,而環不環保從趨勢就可以看的見。但他相對也提到,再好的設計品,如果因手藝的失傳,你也無法達成量化的目標,因為沒有人可以幫忙製作,所以用簡單工藝去創造產品,去幫助人是設計才是最好的。在竹樂器的部分,注重的是體驗,希望透過體驗參觀的人都能聽見竹子的聲音,對於非設計專業的來講,只需透過良好的體驗,就能得到價值,而誠品賣的就是「體驗」。

因為工具的進化,實現腦中的idea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他提出他將女兒徒手繪製的燈,透過3d列印,讓sketch從畫中變成真實的燈,他提出了這不就是設計嗎? 故在演講的最後,周先生提出:「在設計因為工具的進化而讓門檻變低的情況之下,作為設計師如何跳出?假使大家都能夠成為製造者,那我們跟業餘者的差異點是?


這句話讓人省思,科技越來越發達,從原本需從模型場才能製作出的3d 模型,到現在再自家裡就可以達成的3d列印機,且之後絕對有更多能夠改變市場型態的新技術出現。我認為專業設計師不等於製物者、製造者,而是給於人們更便利、更美好的世界,基本技能是我們的基本門票之外,我們能夠透過專業給予這個社會大眾有太多無限美好的可能,且我們隨著科技的進步,其實能夠實現更多從「人」為中心發展出更多的好設計,近請期待著。

周育潤演講 / M10310202


今天的演講主題為:Design Transformation,邀請到周育潤設計工作室的負責人周育潤設計師,來與我們分享從不同角度看設計趨勢。

設計師要隨時關心時代趨勢,並且要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否則很容易在時代中隨波逐流,或是被新科技取代,也才有不可取代的獨特性

人最珍貴的是想象力,但是設計工作的想像力並不是只個人想法,而是跟整個趨勢脈動、社會走向、人類發展有關,這樣才能達到有用的想象力,在現今各項技術快速發展、互相取代的情況下,如何達到真正的創新,是未來我們要思考的重要問題點。

講者提出的觀點記錄:
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Design: From hardware to software.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Design: From mass to one.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周育潤演講 / M10310101

本次演講請到周育潤演講「design transformation設計的轉變」與我們分享他這幾年來觀察到的設計產業轉變:
(1.)design: from top to button
一開始提到以往alessi3000元的馬桶刷是當時的設計精品,但現在IKEA20元就可以買到設計不差的。當市場越來越飽和,設計變得理所當然,連低價品大家也會要求設計感,於是壓縮中高價區間,最後只剩更高價的更有價值的會留下,形成兩極化的現象。
(2.)design:from tech to humanity
1988穿戴式電腦導航,2000technolust科技情趣,考慮人真正的情感和需求和生活模式,當科技也越來越普及,物件不只是物件,設計師應該考慮物件如何改善生活、影響人情感等更貼近人的設計。
(3.)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人類需要那麼多產品嗎?因為設計、技術普及越來越多產品被消耗浪費。cradle to cradle的概念可能為一解。講者因緣際會常常被認為是竹子設計師,他也認為竹子是在地材料、環保。以往產品是就地取材,由工匠工藝師製成,現在沒落,許多人也因不賺錢就放棄,竹林也因此被取代減少。我想到之前也有人在討論現在設計師,學校教學大多是西方傳來,與在地知識、材料等等斷層,而講者現在尋根連結,看到材質的可能性和永續,希望產業延續。
(4.)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從craft到customize,大量生產滿足個別需求,設計解決問題,從為個人服務到考慮社會。我之前也有在思考設計品的貢獻,也許在五金行的產品,比某些昂貴的設計,更能被多人使用,解決生活的問題。但設計師的價值也許真的是提升到社會的層次,提出問題和解法。竹山工業區沒有任何在做竹子的工廠,就算有好設計產品,可以賣到全世界的,有沒辦法生產,人們認為沒有出入,只有工藝師自己做,其他還同行相忌。講者說就算做出多好的作品,可以接到全世界訂單,但不能賣沒有人可以用又怎樣?於是開發竹子球,用簡單工藝設計,可以讓需要幫助的人去學習製作、接觸、了解產業,也可以延續並產生價值,帶動環境讓更多人參與。
(5.)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講者的作品竹管音樂裝置,他想做要的不是設計品,而是讓不懂設計的人都能共鳴的體驗,就像誠品賣的不是書,而是體驗。
(6.)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講者提到學設計門檻降低,那我們這些在門裡很久的,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
讀設計也有5年了,也許沒有講者在產業和設計界這麼久的時間,但也些許感受到了上述這些轉變,話說了解歷史可以看見未來,講者整理了精闢的趨勢發展,也作為未來設計的方向參考。

周育潤演講 / M10310119

本次請到周育潤老師前來演講,他以不同的標題作不同階段講述,述說了他過去作品的創作過程與願景,也提及未來的趨勢與困境。

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
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
Design: From hardware to software.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Design: From mass to one.
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周育潤老師在講述竹編作品時,花了較多的時間談論他的過程與願景,他提及對於他與他的工藝師傅而言,都希望在南投這個以往產竹工藝品的地方得以延續竹工藝的創作,也希望能使當地的工作情形更為活躍,創造地方雙贏。他以簡單的竹球作為發想開端,設計出簡單能承重的竹沙發椅,未來希望能培育更多人為他生產竹椅,這也是他對永續發展的一個願景。

最後他以他為女兒創造出的燈具為例子,在自造者時代,任何人只要解決實踐的問題,都能夠成為設計師,設計師要如何培育無法被人取代的能力,也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層面,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周育潤演講 / M10310117

對於周育潤老師最早的認識應該是yii的那個時期,對於他利用竹子的特性與結構去做設計這件事印象深刻,也對這次的演講很期待,而老師這演講的主題是Design Transformation,分享他從求學階段到成立工作室的過程和一些從他任教經驗所歸納出來的設計方向,而老師也將Design Transformation分為以下的幾點來看:1. 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  2. 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  3. Design: From hardware to software  4.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5. 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6. Design: From mass to one  7. 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8.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這些不同的層面,也代表著現代化的發展,在不同的時期,其好設計的定義也有所不同 並搭配不同的案例去解析,十分精彩。

而最後所提到的,在工具門檻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專業與非專業的界限日趨模糊,如何讓設計師去做到與一般人不同,或是有和專業,最重要的還是在想法上,這樣讓我想到最近讓梁榮輝老師的互動體現課中所提到的,expression 跟exoressional的差別,在末端的美學與形態的表現固然重要,但在最初的發想點,才應該是設計的核心,也才是設計師的價值所在。

周育潤演講 / M10310205

周玉潤老師透過Design Transformation設計的發展趨勢,以自身豐富的設計經歷,提出未來設計的幾個我們該關注的面相: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Design: From hardware to software、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Design: From mass to one、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設計能為這社會做些什麼?一直是我在思考的問題,某次機會有幸聽到又一山人的演講,分享的作品中不乏許多參與社會議題的作品,覺得在做些商業性設計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加留意身邊的時事,或許現在我們還無力改變這社會多少,但只要我們願意,我想設計是可以成為我們為社會服務甚至是發聲的工具。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從一次性到永續設計,以Ikea近年來被聯合國限制木的使用,而成長快速竹子便成了替代品為例,與周玉潤老師自己的作品分享,設計師對自已的作品通常都抱持著遠大的抱負,然而在創作的過程中,利用設計去保存既有的文化與利用在地資源,除了要特立獨行外我們應思考的是能達成永續設計的目標。

「設計這件事情因為工具的進化而讓門檻變低的情況下,作為專業的設計師你要如何與一般人不同?」當科技越來越普及,許多不是設計本科的人經由補習、自學都能熟能生巧的應用相關軟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成為我們所要思考的方向,如何在這麼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我想身為設計專業的我們除了學會不拘泥於既有的框架外,亦要多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將生活情感與設計結合,或許才是我們該記許努力的方向

周育潤演講 / M10310303

今天的演講請來周育潤設計工作室的負責人周育潤與我們分享設計的發展與變革,
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剖析設計與之於世界的關聯。

周育潤先生將「Design Transformation」分為幾個類別來看:
1. 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
2. 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
3. Design: From hardware to software
4.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5. 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6. Design: From mass to one
7. 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8.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設計是個與時俱進、不斷改變的產業,
設計者必須順應世界的變化,並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進而調整自己的設計作品,使其符合時代的需求

隨著設計技術門檻不斷的降低,設計者所面對的挑戰也日漸嚴苛,
專業設計者應當如何在與業餘設計者的大舉入侵之下
找到自身無可取代的差異性,全然取決於思維層面,而非技術面。



周育潤演講 / M10210103

這次的講師是周育潤先生,除了曾任職台科與實踐的講師外,也是周育潤設計工作室的負責人,這次帶來的演講主題為:Design Transformation ,分享他身為設計師在這些年發現的設計界的變化。

.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 一般人認為設計商品是昂貴的,凡貼上設計標籤的產品都價格不菲,但其實每個被生產出來的商品都算是被設計過的,例如一個20塊的馬桶刷,他或許沒有被設計的很有趣、讓人耳目一新,但卻是非常好用的。因此每個產品,是要重質還是重量,都是一個設計決策。

.Design from tech to humility: 
周先生以1988年Lisa Krohn提出的穿戴式裝置設計為例,我們現在在使用的智慧手機裡的功能,早在二十幾年前就有人提出類似的概念,然而在硬體裝置飽和的現在,大家更注重的是“軟體”,也就是使用經驗的好壞上。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比起一次性的消費性產品,永續性的設計與環保材質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

.Design from mass to one: 
比起工業化時期大量生產的產品特性,現在的消費者開始追求唯一、有獨特性的商品。

.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現在的產品設計不只是設計出一個實體的商品,還需要為消費者使用這些商品時的情境、體驗進行設計,是一個系統性的服務設計概念。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最後周先生提出了一個沈重的事實,由於工具的優化,使得設計的入門門檻降低,進入所謂的maker時代,人人的可以是設計師,那相較於我們已經受設計訓練將近五年以上的「專業」設計師而言,什麼是我們的「專業」,我們無可取代的能力為何?是現在設計系同學們該深思和警惕的事情。

周育潤演講 / M10210304

周育潤老師的演講主題為Design Transformation 。 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 /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 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 Design: From mass to one / 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大致上可以分為這幾個部分,並搭配不同案例,內容十分豐富。 在演講的最後,周育潤老師問了一個半開的問題,在設計這件事情因為工具的進化而讓門檻變低的情況下,作為專業的設計師你要如何與一般人不同?這情況在我的專業下我深感認同,隨著軟體日新月異,越來越強大的功能讓人們只要一鑑就能做到專業動畫師七八成的效果,的確現今因為科技的進步而降低了入門的需求,專業與大眾之間的差異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出來的,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之下,身為專業的我們必須得思考設計師或動畫師的定位是什麼,只是拘泥在軟體的操作,終究會被科技所取代,藉由我們對身邊美的事物敏銳的觀察力,探索新的需求,新的創造力,新的美感。

郭政忠演講 / M10210304

郭政忠教授現今在台中教育大學任教,並一手改執導計界的教育,「談營運,做設計」是這次的主題,郭政忠教授恰巧也是我高中的學長,深知校風多以醫科為第一志願的導向,當然他也受校風影響很大,衣直很想當醫生,也對中西醫學頗有研究。他把自己定位為企業醫生,認為幫企業設計不只是求得獎,最重要的是能幫企業賺錢,這才是重點的重點,不然付出很大的代價即使得了獎了,沒賺錢最後也是功虧一簣。分享的時候特別提到飛機餐具的設計,詳細解說在重量,體積,以及各方面的考量下,一個飛機餐具應該要怎麼設計。老師在演講中提到了未來的設計以不是產品設計、視覺設計、建築設計等。 設計從綠色設計演變在藍色設計;生物學變成物理學;從環境友善變為營運模式。而最後最令人記憶深刻的是郭政忠教授大喊著"聶永真 聶永真",提到在各個層級上都必須要有人去負責,並不能每個人都想要當名人,當紅人,也提出經紀人的的這個角色,未來勢必是需要多一點設計本科的人才去做,才能讓大環境變得更好。

周育潤演講 / M10310114

Design Transformation
周育潤老師將內容分作以下幾個部分:
From top to bottom
From tech to humanity
From hardware to software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Design: From mass to one
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而 周老師提到「設計因為工具的演進而使門檻變低,作為專業的設計師要如何與人不同呢?」,確實當科技越來越普及,許多非設計本科可經由自學或其他方式進入設 計的領域,且隨著3D PRINTER 等產品的進步,身為非專業領域的人只要稍微學習一下就可以做出自己設計的東西,還記得上個月曾到一個朋友工作的診所參觀,醫師雖然是醫學背景出身,但憑藉 著自己對於設計以及電子的興趣,購置了3D 印表機、雷射切割機等設備來實現自己對設計的想法,在診所裡以看見許多他自己設計的醫療相關輔具,每一個產品都是自己設計、建模、產出,每一個作品都令我 驚艷。我們應如何在這樣的時代立足,定位自己的角色值得深思。

郭政忠演講 / D10310203

郭老師這次的主題是「談營運,做設計」,一開始即以德國章魚戰略的高科技戰略計劃「從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來定義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精神,並敘述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核心進程:A.D.1800「機械」、A.D.1847「電力」、A.D.2008「網路」以及A.D.2014的「智慧」。
產品服務化、服務產品化:「所謂商業即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所進行的有價物件交易活動,其中物件種類包括一般貨物、服務、資訊與金錢等,而商品化即是將對應物件轉換成產品、服務或是活動並且運用於商業行為的過程。」一般產品的「服務」已經成為商業基礎,但是服務的「產品化」可能從保險契約等健漸擴充到生活領域。
藍色經濟:當下流行的綠色經濟是用生物學來解決環境生態問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但往往適得其反,許多號稱是用省能方式設計的「綠建築」卻仍然消耗能源。但「藍色經濟是以物理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物理學一切按照定律,熱空氣往上走,蘋果熟了往下掉,結果可以預期,這是企業最需要的法則。」藍色經濟重視環境保育,也談再生資源,不留下任何廢料或造成能源耗損,以有限資源創造更優質社會,讓地球生態取得零廢棄的環境平衡,達到永續利用與零排放的目標。而藍色革命作者剛特.鮑利提出的原則為1. 先確定有物理基礎;2. 必須能終止某項行為模式;3. 多重利益;4. 物聯。
最後郭老師以飛機上使用的杯子作為範例,提出設計時的考量問題,當杯子的成本、使用環境和行為各種考量都顧及到時,幾乎就已經決定了杯子的外觀。也就是說從「流程」當中找到切入點。所以設計也可以是一門科學。
郭老師以校友身份回校演講,從言談中感覺是個很重感情的人。我想設計不外生活,能從感情出發的才能回到感情裡去,我想這樣才是溫暖的設計吧。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郭政忠演講 / M10210301


郭政忠老師是資深的台科學長,也是第一次回台科演講,剛開始老師拿了帶有Google指標的眼鏡讓同學們戴上,說明了設計師的盲點是只看到了眼前的目標,卻忽略了許多周遭的事物,設計不只單單是把眼前的事情做的漂亮,而是要去思考整個設計流程所帶來的效益與價值,郭老師開始敘述營運對設計的重要性,如何讓設計的物件有一個完整的流程,以達到便利的循環,對設計師而言是比較少去理解與琢磨的領域,老師拿了台鐵便當與機場的小杯子當作比喻,營運不只是把一個便當盒設計的美觀,而是要懂得去設計如何讓販售商品到回收這之前的流程能夠完善,更提升設計的價值與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周育潤演講 / M10310801

Design Transformation — KEV design studio
文明的發展 + 經濟的轉換 =影響現在的設計
   1 
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
以往人認為好設計是稀有高價的,一般消費者難以追尋的。
但如今低廉平民(主流市場)的產品也需要好設計,周老師舉例:
Stenfano Giovannoni 設計的Merdolino(Italy,19933000±NT$ 的馬桶刷 vs. ikea129NT$ vs. 20NT$相比時,功能上沒有太大的差距,但前者因為帶來了生活中有趣的體驗,從而把兩者價值遠遠拉開。
高價市場 — 創新取勝  |  中間市場 — 逐漸消失  |  低價市場 — 以量產取勝 > 行銷策略
設計師在不同品牌階級裏扮演的是什麼角色,重量或重質,是其中的主要決策。
   2 
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
·  初期的wearable device已有了概念前衛的設計:
Lisa Krohn, 1988 |通訊+導航功能+計算機概論,參見:www.cooperhewitt.org
網路的發明對於人在聯絡感情有了巨大的變化(列:Carl Ross Allen and Peter Allen, Technolust, 2000 ) 超越距離的侷限,透過儀器間接但即時觸碰,而達到滿足人類欲望的產品。隨著市場對於硬體的需求越來越少,設計(軟體)“內容”成了設計的要點。(列:附有屏幕顯示的相框,改變照片的呈現方式,但依然是一個記憶的載體。)
   3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Ikea近年來被聯合國限制木的使用,而成長快速竹子便成了替代品。sustainablity+localization是藍色經濟其中一項概念,使用在地資源,自然的運用傳統技法去提供創新的概念,利用設計去詮釋及保存在地文化、達成永續的價值。周老師的作品 Breeze 和 Bambool 是其概念的代表作:www.yujuichou.com 展現竹子對於其他材質無法取代的特性
   4 
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考量大群體的問題。善念:在捐款箱給予捐款人的回饋,顯示需求者感謝的詞句,個人化的感動
   5 
Design: from mass to one
大量生產 vs. 手作/customize 特別定製。
當設計進入美術館或藝廊,它的界限不再是商品,而是design art ,設計的價值將會以它的名氣、是限量作品以否去定位。
   6 
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設計是一個可被使用者體驗的服務。(interaction design)
   7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演講的最後,周老師拋出了一個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
當設計因為工具的進化、普及化、門檻變低時,我們如何持有專業度?和業餘的區別是什麼?該謹覺的是什麼?
我想在研究所裏可以鍛鍊的是:擁有獨立思考、尋找適合自己設計方向。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周育潤演講 / D10310103

本次的講者周育潤先生為台灣知名設計師,在2009年創立了品牌KEV Design,他的知名度除了因為屢獲國際獎項,更透過設計提升台灣傳統竹產業,賦予了台灣傳統竹工藝產業全新未來,和工藝師陳高明先生合作的竹凳是他的成名作。 Design: From tech to humanity Design: From disposable to sustainable Design: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Design: From mass to one Design: From object to experience Design: From professional to amateur 在設計工具的普及大眾化的趨勢之下,專業和業餘的界線模糊了,設計師應該扮演台灣產業的什麼角色?這是一個難題,值得深思,精進自己的技術以及專長,了解產品需求的關鍵、更高更廣的切入觀點,才能不為時代淘汰,每個設計師都應該為自己找到立足點。與其探討台灣主體文化象徵這個難解的問題,不如把心思放在如何設計出跨越全球文化的產品,讓台灣建立起優質設計的形象。身為設計師應該不斷觀察市場、自我突破、專心於設計本質、挑戰變化與創新,求新求變的設計之路,象徵著台灣未來的設計產業,永遠不該停下精進的腳步,「設計」在台灣扮演的角色,是應該滋養活化這塊土地,不斷創新與科技和情感的連結,是身為設計師應該負起的社會責任。

周育潤老師演講 / D10310201

 周育潤老師為台灣知名產品設計師,現任KEV Design的負責人,國際獲獎經驗豐富,在國內可說是國際獎項常勝軍。周老師曾在台科大指導畢業專題三年,強調自身原非設計領域專業(原為機械專業),後來轉至設計領域攻讀後,才開始漸漸了解設計的價值及意義。演講首先提及下週即將登場的新一代設計展,他發現愈來愈多的同學著重於創意商品的設計,而越來越缺乏對於科技的挑戰、或交通工具的熱情。周老師認為這樣的演變趨勢可能與台灣的經濟結構改變相關。


Design : from top to bottom

演講中周老師以國際知名設計品牌Alessi的產品「馬桶清潔刷具」(市售約1800元台幣)相較於IKEA家飾部所售「馬桶清潔刷具」(129元台幣)舉例。過去大家願意花費1800元購買設計,但是隨著IKEA這類快速時尚的產生,近年Alessi等設計品牌也開始轉型往金屬材質發展,避免使用塑料等低價、易取得的材料製作,由此類的轉型來區隔與IKEA的差異。由這樣的市場變化可以發現高價與低價設計已經漸漸開始強調彼此間的差異,而面對產業變化,周老師認為身處於中間的我們(設計師)應深思自身定位為何。

Design : from tech to humanity
另外演講中又提到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快速,過去被視為天馬行空的概念,在現今不僅技術可以達到,更延伸出了「以人為本」的感性設計。但也因為科技的發展成熟,因此可發現近年「概念型」產品漸漸減少。

Design :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在周老師設計「竹扇」「竹椅」後,陸續獲得了國際大獎的肯定。但他也發現台灣南投竹山工業區的竹製產業以所剩無幾,這類產品的商品化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困難。應該說或許產業已經不適合現今社會,但是否需調整將原本的量產規模轉成客製化?周老師認為這不一定是唯一解決方法。他認為可將視野放大「從滿足個人到滿足社會」,設計不一定是在解決需求的問題,有時候亦可以解決社會問題。而如何發現真正的問題呢?

周老師開始回歸產業、製作層面,他藉著國外展出空閑工作坊時間,帶著大家製作簡易的「竹球編織」。由竹子結構柔韌的特性,又設計出了一組名為「泡泡椅」的作品。回台灣之後,開始與工藝老師協力指導外籍配偶等弱勢族群製作竹球素材,這樣一來不但提供了工作機會、也協助了竹編產業的振興。

最後周老師提到:他將四歲女兒繪製的檯燈以3D列印機印出來,做為他的生日禮物一事。過去的設計需要專業技術與美感經驗,但是當現在科技越來越進步、介面越來越人性化,設計的專業性便開始降低門檻。當大家都變成了「自造者(maker)」時,身為設計師的我們能夠提供什麼專業?何種服務?演講最後周老師提醒,當設計門檻降低,而我們投入的學習時間仍比其他人多時,自身價值與意義為何?或許演講內容僅為老師對於產業發展的敘述、見解,而非未來發展趨勢的建議。但選擇繼續進修碩博士的我們應該要對於現況了解、分析、產生新想法,而並非一直處於自己的舒適圈,做著自己向來熟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