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蕭菊貞小姐演講 / D9710201

老實說,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蕭菊貞導演是一位如此出名的導演,是在聽到幾部導演的片名後才知道原來這些作品都是出自蕭導之手,沒有機會看過蕭導完整的作品(老實說,也不知道要從哪裡看到紀錄片,戲院? DVD?),不過卻知道某些記錄片是十分感動人心的故事、人生刻畫,如《紅葉傳奇》、《銀簪子》等;回想起來,第一次很認真觀賞/閱讀紀錄片是在研究所時,幫一位電影系的朋友設計電影海報,故事是紀錄生命將走到盡頭的愛滋病人及獨居老人的The Ordinary Day,雖然不是最熟稔的技術,但卻是令人深思的故事,就像蕭導再演說中一直提到的『感動』。

蕭菊貞導演的演講用一種特別的方式開場,先由同學們發問,再開始蕭菊貞導演的演說(或者是一種解答困惑);就如上所提及,我對記錄片及蕭導演的認識雖不多,但十分好奇再蕭導演的作品中怎能一直保有感動人氛圍,於是我提出了一個我自己多年來的疑問,是我從事設計創作及設計工作以來一直想要加強、進步的部份,也是最近一直被公司的設計師追問的問題---深度,為什麼很多台灣的作品的技巧技術很高超,但卻缺乏深度。蕭導反問的第一個問題就切中核心,『…
多久看過一本書?反過來問好了,你們一個月可以看一本書嗎?』這樣的問題時常聽到,但卻不很理解閱讀如何能增加作品深度,而當蕭導繼續說著台灣這片土地的豐富、衝突、人情味、弱勢…等等,我開始思考著,閱讀能夠帶給我們的感動與感受,從字裡行間去想像、體驗著不是屬於自己的經歷與人生故事,隨著字字句句,跟著作者的思緒、鋪陳進入不一樣的創作世界,這也是我在演講隔天立即迫不及待跟設計師分享的心得,這樣領悟與分享,也是一種過癮,不過這個過癮要得到真正的結果,還得要長期閱讀及領會的累積,才能慢慢開花結果。

”感動”和“過癮”是蕭導在演講過程中提及到最多次的字句。因為自己的感動,將它轉化成一種創作,一種表達,將這一份人們最深層且最獨特的感動表達出來,將感動及過癮分享給其他人、其他群眾,這不也是身為一個文化人、創作者最歡喜的成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