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陳俊良摩客營運長演講 / D9710101 / D9710102 / D9710104 / D9710201 / D9710202 / D9710301

以電子雜誌來看數位內容與網路訊息科技

摩客公司介紹
Moker 服務 :
以設計、製作、發行、典藏為根基為數位內容提供者(出版社、內容原創者、跨媒體……)與數位閱讀(線上閱讀、行動閱讀、公眾播放….)搭起一座數位內容的橋樑。

摩客電子書作品介紹:
商業應用類:哈佛全球商業經典專書、商業周刊、2008蘇富比拍賣專刊(現代及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會)。
兒童繪本類:格林文化繪本、雲朵麵包-兒童繪本(Cloud Bread)。
文化藝術類:鳳甲美術館藏書、宗教博物館藏書、今年亦將會與故宮合作。
其他:延伸加值應用於B2B服務:e-DM、e-Catalogue、e-Brochure、網路動廣告。示範作品:雅芳產品型錄

Moker 通過互動的展示方式,幫助客戶有效地將資訊傳遞給目標群眾,達到內容數位化的目的。

數位內容契機
數位內容時代來臨的契機:

- 數位內容產業 :
1. 未來台灣在華人世界的機會?台灣是否已經準備好了?相較於歐美、日本、甚至中國大陸的發展,台灣並未具備。
2. Content is the king / User experience is queen
3. 內容輸出=~文化輸出
- 多媒體時代來臨
- 網路頻寬逐漸提昇, 通訊成本逐漸下降,發展而致的MSN/ Skype出現
- 數位家電日漸普及, 數位內容快速成長,DV、Digital Camera、….
- 網路多媒體素材比重逐步增加,Youtube、Flicker….
- 寬頻+多媒體=多媒體網路時代
- 網路應用正面臨新一波的轉變



數位化的近因:隨著E-government 的來臨,電腦體的發展快速以及網際網路的興起、北極的冰山-地球暖化,紙張會不會消失? 使用者對於紙的記憶、觸感的體驗是否能由e-paper 取代?這些還是與使用者的經驗息息相關。

數位內容產業包括:數位遊戲、電腦動畫、數位學習、數位影音、行動應用、網路服務、內容軟體、和出版典藏八個部分。雖然對於EBOOK的發展,大多數人持有較為樂觀的態度。不過依據美國出版協會預測,到2005年電子書的銷售額將占出版業銷售的6%,IDG則做出了將占10%,有人甚至斷言,2030年出版業將成為EBOOK業者,到那時,EBOOK的銷售額將超過90%以上。而影響EBOOK發展主要有三大技術:網路技術、顯示技術、DRM版權保護技術。

新一波的資訊革命:
- 資訊傳播的途徑:
- 電話、書報雜誌、電視媒體、書信、口語、…..
- 網路(新興媒體): 資訊組織與檢索從網路開始蓬勃
- 數位化的概念→數位時代的來臨
- 電腦普及、數位設備漸興(掃描器、數位相機、DV…等)
- 電子檔案的存在形式易於傳播交換
- 體積漸小、利用頻率增加
- 儲存媒體發展越來越快
- 網路化
- 各種異質設備的相互連結(手機、PDA、IA家電…)
- 位家電 (XBOX 360、Wii、PSP、PS3)
- 多媒體化:以多媒體的文件格式存在,包含文字、聲音、影像、Video視訊等
- 資訊爆炸帶來焦慮:除了過去常談的3C(computer, communication & customary)以外,加上第4C指的就是「內容(content)」,而4C整合有其必然性。

數位內容產業定義:將圖像、文字、影像、語音等資料運用資訊科技加以數位化並整合運用之品或服務。




數位出版
出版新舊比較:
傳統出版:
形式是將思想以文字方式書寫在紙張上並透過發行系統到使用者手上。
而閱讀載具是紙。
數位出版:形式是多媒體數位內容(光碟、網頁、Blog、、電子雜 誌、電子書、電子報紙…)。而閱讀載具是電腦、PDA、隨身碟、手機、電子書閱讀器…
目前數位出版主要大致可以區分成「電子雜誌」、「 電子書」、「電子報紙」、「電子圖書館(期刊)」 等幾部分。
對出版業者來說,傳統與數位是在一個屬於黑暗又光明的年代,見證了歷史也看到了未來。


出版元素:內容、傳播途徑、用戶。三者之間的關係是線性的,也就是內容→傳播途徑→用戶。內容製作成為商品,透過資訊傳播途徑,傳遞給使用者。
Insight Xplorer (創市際),2005年10月 進行跨媒體使用行為調查,一週內的媒體使用行為:報紙(33.7%); 電視(77.2%); 廣播(25.2%); 雜誌(36.5%); 網路(50.8%)。

電子雜誌發展
演進:


四無趨勢:
- 無紙化PaperlessPOD (Print On Demand):數位化Digitized,並且任何事物均可加以轉化為數位的模式 Everything can be converted to digital format (ear, eye, nose, experience) 尼葛洛龐帝(Negroponte), MIT媒體實驗室創辦人。
- 無遠弗界Unlimited:網路催化
- 無所不在Ubiquitous:手機、電子閱讀器…..
- 無利不營:橫跨多個領域。

何謂產業?

相較於台灣市場的中國市場,下圖是2006 iResearch 進行的網路發展與雜誌發行量資料:

2006年中國市場,可歸類以下幾點:
1. 市場上共有200種左右的電子雜誌期刊傳統雜誌大約9000多本的市場,需要刊號。
2. 個人電子雜誌製作工具出現後,有超過10000本以上的個人電子雜誌出現,且有Web 2.0概念引入(User Generated Content)。
3. 大大小小的電子雜誌平臺(閱讀器+網站為主要形式)運營商在30家左右。
4. 電子雜誌的內容生產機構大大小小已經超過2000家。
5. 以XPLUS為例,其目前擁有650萬的註冊用戶,其中活躍 用戶在10%-20%,每個月的下載量在650萬份左右。
來到2008年的中國市場,卻呈現出一片退燒的狀況,當然有另一方面的說:泡沫化是為了吹起一個更大的泡泡。

出版品形式展示:
- 網頁全文 http://www.moker.com.tw
- 影像全文http://www.mygazines.com
- 線上 Flash Book http://www.magwerk.com
- 線下 Flash Book http://www.moker.com.cn
- 軟體閱讀器

電子雜誌特色
- Flash-based VS Traditional PDF-based:把文字和圖片進行內容的整合,加入動畫,音頻,視訊等多媒體元素,做成flash-based 的內容。使用client端閱讀器下載閱讀。
- 和傳統的平面雜誌有以下不同點:
1. 發送管道不同電子雜誌主要依託於電子雜誌發送平臺,或者網站宣傳,企業的可以做成光碟送至客戶手中。
2. 成本不同電子雜誌主要的成本是製作費用。其中又以人員開支為主。硬體等投資不多。傳統紙媒,印刷等成本比較高。
3. 受眾不同電子雜誌主要面對新生代網友,他們獲取資訊的手段,已經逐步移到網路等非平面媒體上。
4. 內容不同可以將原來傳統的平面雜誌數位化後搬到電子雜誌來,但也有不少原生創作的電子雜誌網路發行(不發行紙本)。

電子雜誌發展利基點:
1. 多媒體製作技術成熟,成本降低。
2. 銷售不打烊。
3. 降低上架成本,不受時空限制。
4. 打破以往固定出刊的模式。
5. 資訊重新組織利用。
6. 整合電子商務。
7. 互動 –web 2.0。
8. 使用者追蹤。
9. 典藏累積效益(搜尋效益)。
10. 廣告效益:超越時空。
11. 跨媒體平台(網路、手機 …)。

盈利模式
- 扮演加工生產商角色時:
1. 制作收费
2. 雜誌制作免费,雜誌内廣告收入分帳(行業關注度和認知度上來後,發行廣告量將直接影響到廣告收入)
- 扮演分銷平台商角色時:
1. 向用户收费(按每本雜誌收、按月收月費等)
2. 向雜誌收费(主要是發行费,按廣告和下载量的比例來分成)
3. 動態插頁廣告(對用户的閱讀行為進行紀錄和分析,推導出用户的生活習性和偏好,錄入個人行為資料庫,廣告庫中調用與之偏好相對應的廣告頁進行投遞,所謂“精準投放、有效傳達”這一廣告業的最终訴求。)

電子閱讀器
- 硬體:Panasonic 、Sony、電子紙。



- 軟體:Zinio PDF reader、Moker Flash reader、New York times reader ,Microsoft reader、Adobe Digital Editions。當所有的編輯與繪圖軟體都是Adobe, 出版業者生機在哪裡?最終的領導者會是Adobe嗎?


結論與討論
- 傳統出版業面臨極大的挑戰選擇!!!數位出版更是!!
- 辦電子雜誌是燒錢還是掘金?
- 使用者閱讀習慣如何被改變?
- 如何走向健全的產業市場?是否可以類似 mp3 音樂市場?
- 哪裡是紅海,哪裡是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