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周育潤老師演講 / D10310201

 周育潤老師為台灣知名產品設計師,現任KEV Design的負責人,國際獲獎經驗豐富,在國內可說是國際獎項常勝軍。周老師曾在台科大指導畢業專題三年,強調自身原非設計領域專業(原為機械專業),後來轉至設計領域攻讀後,才開始漸漸了解設計的價值及意義。演講首先提及下週即將登場的新一代設計展,他發現愈來愈多的同學著重於創意商品的設計,而越來越缺乏對於科技的挑戰、或交通工具的熱情。周老師認為這樣的演變趨勢可能與台灣的經濟結構改變相關。


Design : from top to bottom

演講中周老師以國際知名設計品牌Alessi的產品「馬桶清潔刷具」(市售約1800元台幣)相較於IKEA家飾部所售「馬桶清潔刷具」(129元台幣)舉例。過去大家願意花費1800元購買設計,但是隨著IKEA這類快速時尚的產生,近年Alessi等設計品牌也開始轉型往金屬材質發展,避免使用塑料等低價、易取得的材料製作,由此類的轉型來區隔與IKEA的差異。由這樣的市場變化可以發現高價與低價設計已經漸漸開始強調彼此間的差異,而面對產業變化,周老師認為身處於中間的我們(設計師)應深思自身定位為何。

Design : from tech to humanity
另外演講中又提到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快速,過去被視為天馬行空的概念,在現今不僅技術可以達到,更延伸出了「以人為本」的感性設計。但也因為科技的發展成熟,因此可發現近年「概念型」產品漸漸減少。

Design :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在周老師設計「竹扇」「竹椅」後,陸續獲得了國際大獎的肯定。但他也發現台灣南投竹山工業區的竹製產業以所剩無幾,這類產品的商品化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困難。應該說或許產業已經不適合現今社會,但是否需調整將原本的量產規模轉成客製化?周老師認為這不一定是唯一解決方法。他認為可將視野放大「從滿足個人到滿足社會」,設計不一定是在解決需求的問題,有時候亦可以解決社會問題。而如何發現真正的問題呢?

周老師開始回歸產業、製作層面,他藉著國外展出空閑工作坊時間,帶著大家製作簡易的「竹球編織」。由竹子結構柔韌的特性,又設計出了一組名為「泡泡椅」的作品。回台灣之後,開始與工藝老師協力指導外籍配偶等弱勢族群製作竹球素材,這樣一來不但提供了工作機會、也協助了竹編產業的振興。

最後周老師提到:他將四歲女兒繪製的檯燈以3D列印機印出來,做為他的生日禮物一事。過去的設計需要專業技術與美感經驗,但是當現在科技越來越進步、介面越來越人性化,設計的專業性便開始降低門檻。當大家都變成了「自造者(maker)」時,身為設計師的我們能夠提供什麼專業?何種服務?演講最後周老師提醒,當設計門檻降低,而我們投入的學習時間仍比其他人多時,自身價值與意義為何?或許演講內容僅為老師對於產業發展的敘述、見解,而非未來發展趨勢的建議。但選擇繼續進修碩博士的我們應該要對於現況了解、分析、產生新想法,而並非一直處於自己的舒適圈,做著自己向來熟悉的事情。

沒有留言: